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宋代民歌 观祈雨
(施耐庵《水浒传》) (唐)李约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0.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写大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则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先写“桑条无叶”、“土生烟”,从农事的侧面写春旱的深重;后写“箫管迎龙”,则从农夫的侧面表现了人们祈雨的急切。
21.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诗歌主题。第一首第三句写“农夫”的焦急愁苦,第四句写“公子王孙”的闲适逍遥,二者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剥削阶级的厌憎;第二首 。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05:06:16
免费下载:《2015-2016学年吉林省吉林市一中高一入学摸底语文试卷》Word试卷
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宋代民歌 观祈雨
(施耐庵《水浒传》) (唐)李约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20.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写大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则主要采用侧面描写的写法,先写“桑条无叶”、“土生烟”,从农事的侧面写春旱的深重;后写“箫管迎龙”,则从农夫的侧面表现了人们祈雨的急切。
21.两首诗都运用对比手法来表现诗歌主题。第一首第三句写“农夫”的焦急愁苦,第四句写“公子王孙”的闲适逍遥,二者构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剥削阶级的厌憎;第二首 。
本题关键词:民歌,宋代石刻,宋代棱柱,提示标识,提示盲道,提示证券,提示信号,风险提示,阅读训练,阅读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