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乙)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答案】15.住宿(住);过夜

16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

17.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2016·吉林卷】

【乙】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答: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答:

15. 住宿(住);过夜

16. 围绕“山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

17. 围绕“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回答出一点即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的悄绪),流露出对故乡的依恋。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 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15.“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

1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17.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bba697750ec7d1dd.jpg]

诗歌鉴赏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

②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26.“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请用诗歌中的句子回答,作者是如何描写“高卧”的情形的?(5分)

27.“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运用了什么手法,渲染了怎样的情怀?(6分)

26.“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月亮仿佛就在窗前,银河好像要流进房门,言其高。

27.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夜间诗人望着浓绿的银杏树,听见悲啼的杜鹃声,渲染了春夜独宿异乡的愁思和惆怅。

【解析】

26.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理解“高卧”在诗句中的意思,然后从诗歌中找出能表现这一意境的诗句即可。“高卧”则不仅点出住宿高山,更有谢安“高卧东山”的意味。颔联“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通过对月亮、银河的描写,从侧面衬托出山之高。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和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及注释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分析,“绿”“啼”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银杏树和杜鹃啼叫,故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幽深浓绿,悲啼的杜鹃声,渲染出了凄凉的氛围,故烘托出诗人思乡之情和对前景渺茫的惆怅的感伤。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⑴从全诗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春季,诗歌中“芳春”“平仲绿”“子规啼”都点明了季节是春季,从视觉、听觉角度写的。

 ⑵“听”的是“子规啼”,子规一遍遍地催促“不如归去”,诗人却只能“空留听”,依然要“独游千里外”,失意、孤独、惆怅之情充满内心。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2)请举例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

(1)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达天明。

(2)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是这首词在表现情感方面的最大特点。这首词中的景物,不只是作为一般春天的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有些景物(如子规,孤灯,丁香,双燕等)还作为意象。用以比表达离别情绪和春思春愁。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大德歌·春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

见双燕斗衔泥。

(1)这首小令表达了主人公少妇怎样的心情?为什么用“子规啼”来表现这种心情?

答:                                     

(2)就全曲来看,结句起什么作用?试从表现手法和表情达意方面作简要分析。

答:                                  

(1)①表达了少妇思念丈夫的烦恼(愁苦、寂寞等亦可)心情。②子规即杜鹃,古人认为其啼声像是在说“不如归去”,容易引起思归之情,在此则能恰切地传达少妇印切盼丈夫早归之情。

(2)结句以取燕衔泥反村,一春未得音信的少妇的艰孤独寂寞。这种愁绪虽没有正面明白写出,但双燕衔泥的热闹情景,与孤居独处、落落寡欢的少妇形成鲜明的对照,达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答以景作结,借景抒情.含蓄蕴藉亦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更漏子

毛文锡

春夜阑,春恨切,花外子规啼月。人不见,梦难凭,红纱一点灯。  偏怨别,是芳节,庭下丁香千千结。宵雾散,晓霞晖,梁间双飞燕。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2)请举例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的。

(1)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达天明。

(2)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情感是这首词在表现情感方面的最大特点。这首词中的景物,不只是作为一般春天的景物用以渲染春天的气氛,有些景物(如子规、孤灯、丁香、双燕等)还作为意象,用以表达离别情绪和春思春愁。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14分)

春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凝春色在邻家。

夜宿七盘岭

沈期

独游千里外, 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 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 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 褒城闻曙鸡。

【注】“七盘岭”在今四川广元东北,又名五盘岭,有石磴七盘而上,岭上有七盘关。“褒城”在今陕西汉中北,七盘岭在其西南。

⑴甲诗和乙诗都是古代诗歌中的近体诗,甲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乙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⑵乙诗作为近体诗,其特点是:全诗共八句,中间两联必须 ,第二、四、六、八句一般必须

⑶这两首诗歌描写的季节相同,但表现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回答:它们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各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①描写的季节: 。②表现的思想感情:

甲诗表现了

乙诗表现了

⑴绝句  律诗  ⑵对仗  押韵  ⑶①春季  ②甲诗表现了希望春天不曾远去(或希望把春天留住)的惜春之情;乙诗表现了惆怅不寐的失意之情。(每处各2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草平仲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①平仲:银杏的别称;

②子规:传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叫声凄清,听似“不如归去”。

从诗歌颈联的描写看,诗人夜宿七盘岭是什么季节?诗人是从哪几个角度写的?

写一段文字,谈谈“空留听”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小题1】(3分)春天(“芳草”、“平仲绿”、“子规啼”都点明是春季);视觉,听觉(颈尾联相关词语可分析出写作角度。)

【小题2】(3分)“听”的是“子规啼”,子规一遍一遍地催促“不如归去”,诗人却只能“空留听”,依然要“独游千里外”,失意惆帐之情充满内心。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