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什么辩证关系()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C:中有动,动中有静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西江月》中“似写动而实写静,以动衬静”的诗句是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以动衬静、表达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

“ , 。”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写作练笔

1.【写法借鉴】《夜》一诗中,“溪水轻轻地歌唱”,以动写静、以动衬静而更显其静;然后由听觉转入视觉,引入月光的意象描写夜的美丽。

【片段仿写】请你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写一冬景。(100字左右)

[b55438be08ada921.jpg]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各题。

柳 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花经宿雨香难拾”中的“香”与“雨香飞燕促”中的“香”都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E.“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18.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6分 )

17.CD

18.这是一首景理交融(即景抒情)的小诗。诗歌前六句写所见(景),描写柳堤春日美景,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后两句写所思(理),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景物描写为哲理抒发做铺垫,哲理抒发升华了景物描写的意境,景理交融,天衣无缝。

【解析】

17.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是考查对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分析。C项,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__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D项,“雨香飞燕促”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花经宿雨香难拾”是真实的花香。并不是通感。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解答本题,应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选项辨析。比如本题的C项主要考查三、四句,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D项主要考查“通感”的修辞,“雨香飞燕促”,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

18.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一是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对于本诗,前六句主要抓住“柳堤”来写景,既写“堤”上之柳,又写“柳”下之堤;最后两句写思,巧用“折柳”之典故表达深沉之思。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与一般的技巧题不同,编者已经在题干中指明了方向,“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请具体说明其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找出写景和写理的诗句,然后进行分析,分析其中的关系,再看二者是如何巧妙的融合到一处即可。

11.下列对《柳堤》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柳堤 明•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动就是动,静就是静 B: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C: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