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13.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2.C E(C项“夏日景色”错误,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E项,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只是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春天韦曲的花盛开,在微风的吹拂下像小孩子那样活泼可爱,让人流连忘返,春花把家家户户装点得姹紫嫣红,实在惹人喜爱,作者因韦曲春景而动归隐之怀。)

1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中给出“小乌巾”的注解“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使我们知道诗人因为韦曲春景之美而心生归隐之意。“何时占丛竹”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的向往,与前面对韦曲美景的赞赏一脉相承。“头戴小乌巾”运用典故,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而诗歌后面的注释表明了作诗背景“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求仕不得,难免心灰意冷,于是说上几句归隐之语自然之极,这种情感很复杂,说是要归隐,未必真归隐,发发牢骚或自我安慰均有可能,不过对自然美景的不舍倒是真实可感。

【技巧点拨】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槎(chá):指小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出时令,为写景规定了时间;点题写出事件,交代了沿途的作为。

B.第二联描写了“芳草”、“落花”扣首句“暮春”,营造了萧条、冷凄之境。

C.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D.第三联写昔日经行之处,这些景物勾起诗人对昔日徜徉山水之乐的回忆。

E.第四联展示了山宅风貌,写出了鸟散去前后环境的对比、作者心情的对比。

15.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6分)

14.(5分)*B.*E.

15.(6分)【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2分)沿途不急不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2分)回到旧宅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2分),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三、诗歌阅读(11分)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8.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6分)

9.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

8.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2分),“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4分)。

9.主要运用了拟人等(2分)。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3、诗人选取了哪些意象,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隐者形象?(5分)

14、抄写这首诗,并说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6分)

13、以苍松比隐者坚韧,以白云比隐者高洁,以深山比隐者神秘,(3分)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品质高洁、性格坚韧、行动神秘的隐者形象。(2分)(意思对即可)

14、抄写诗歌3分,情感:寻找隐者不得的遗憾、惆怅,对隐士的钦慕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3分)(意思对即可)

(二)古诗词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唐】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14.司马迁论屈原时说:“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馋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 屈原列传》)本诗前两句又是如何写屈平之“怨”的?(4分)

15.此诗三、四句,历来得到诗评家的赞誉,《诗法易简录》赞道:“三、四句但写眼前之景,不复加以品评,格力尤高。”请分析这两句写景的作用。(5分)

14.诗的起句即景起兴,以沅湘的水引出屈原;又以沅湘水的流“不尽”来喻屈原“怨”的深长和厚重。(答到“比兴”手法给1分,答到“怨”的深长和厚重各给1分)

15.诗的后两句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来描绘出一幅特定的秋日图景,引人思索,在景中让人仿佛看见屈子失意落魄、满腹遗恨的形象,含意蕴藉而又满蓄感情。

2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3分)

余干旅舍①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①本诗是刘长卿寄居在余干(今属江西)旅舍时所作。

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情乡思?

22.暮天,枫叶(霜叶),孤城,独鸟,渡口,月,捣寒衣。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1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题湖上

A.首句的“画图”二字可谓诗眼,其后五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写画图中景象,尾联以不舍之情作结。

B.中间四句精当传神的描写,是首句中的“画图”的抽象概括,是末两句的“勾留”之情的基础。

C.颔联和颈联中,诗人以华美新奇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山水的旖旎风光。

D.诗人在山水诗中嵌入农事,别出心裁地把农事诗化了,不仅体现出作者对湖区劳动者的关怀,同时在诗的写作上也是一种变格、一种出新。

E.这首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写情,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全诗不仅结构上曲折委婉,而且借景深化了诗旨。

15.此诗作于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时,同一时期他还创作了《钱塘湖春行》一诗,同为描写西湖春光,两首诗在意象选择和画面营造上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4. A B(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15.《钱塘湖春行》选择了早莺、新燕、暖树、春泥、乱花、浅草等意象,动植物结合,富有生机,别有意趣,移步换景,画面具体、微观;《春题湖上》选择了乱峰、翠松、湖中月影、早稻、新蒲等意象,画面开阔,从宏观到微观,从湖山风光到农田景象,画面涵盖丰富。

阅读二(10分)

万里桥江上习射
陆游
坡陇如涛东北倾,胡床看射及春晴。
风和渐减雕弓力,野迥遥闻羽箭声。
天上欃枪端可落,草间狐兔不须惊。
丈夫未死谁能料,一笴他年下百城。

【注】①万里桥,在成都锦江上。淳熙四年正月孝宗有诏:沿江诸军,岁再习水战。②胡床:交椅,最初从域外传入。③欃枪,彗星的别名。古人认为它的出现定有兵乱。这里代指金兵。

④笴,箭杆。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首联上句写景,诗人眼中高高低低的丘陵犹如起伏的波涛奔流而下,别具壮阔的气势。
B.首联下句点题,诗人在晴朗的春天观看江上将士们演习射箭,陶醉于春日的闲适和愉悦。

C.颔联上句写春风和软,弓箭力量减弱;下句写将士们膂力不凡,长箭的声响远处可闻。
D.颈联将天上的“欃枪”与草间的“狐兔”对举,以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
E.本诗紧扣“射”字,以景起兴,继而叙事,再转入议论抒怀,有陆游豪迈雄健的诗风。

14.本诗尾联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6分)

13.BD(4分)(B 项“闲适、愉悦”错误,首联的下句通过描写诗人观看江上将士演习射箭,表现诗人壮怀激烈的情感。D项“警告金人不要像狐兔一样得意猖狂”错,诗中是说如此习武练兵,正可击退南犯金兵,那些“草间狐兔”大可不必因此而惊慌。)
14.(6分)诗人自问自答,,以豪壮之语作结,使全诗的思想得到升华,精神为之一振,呈现出豪迈雄健的风格;以“一笴” “下百城的夸张与想象表达志向,大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表达出了诗人希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执着追求,有昂扬之气。

(二)古代诗歌阅读(27分)

阅读一(8分)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1. 颔联写出了山泉的什么特点?(4分)

12. 诗歌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11澄澈透明和充满活力(灵动、飘逸、鲜活)(一点2分,共4分,意思接近即可)

12.托物言志 (1分); 恬淡自然,清高(高洁)自守的情怀。(3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