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居山东时 B:指太行山以东地区。战国时秦以外的六国都在太行山以东,所以称为“山东”。 C: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D:指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E: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F:指嘉峪关以西的地区。 G:南取百越之地,置以为桂林、象郡 H:“百越”即“百粤”,秦时“百越”的地域相当于现在的广东、广西一带。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C
解析: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指的是季秋九月)
下列带横线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 B:江表英豪咸归附之指长江以南地区。江表:从中原来看,该地区在长江之外,所以称为“江表”。 C: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吴越:指江东地区,春秋时吴国和越国在这里建国。 D: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古代宦官的装束,转用为宦官的代称。
读“我国长江南北各项指标比较表”,回答问题。长江以北的国土面积较长江以南广,人口却比长江以南少,主要因为( )
A:长江以北平原面积少 B:长江以北干旱、半干旱面积大 C:长江以南地区工业发达 D:长江以北地区人口迁出量大
读“我国长江南北各项指标比较表”,回答问题。表中长江以南和以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分别是5.5%、63.8%,这主要是因为( )
A:长江以南地区水资源浪费严重 B:长江以北地区水资源总量少 C:长江以南地区不存在水资源问题 D:长江以北地区水污染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