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选一题作文:
(一)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将军的妻子得了重病,按照秘方,吃一百个麻雀的脑子她就会痊愈。看着笼子里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的麻雀,将军的妻子想:为了我一个人的生命难道要残害这一百多个生灵吗?我宁死也不要这样!于是他叫仆人把麻雀放生了。但过了两个月,她的病奇迹般地好了。
一个叫武堂的人,有一天带着他的儿子去打猎,遇到了两只鹿在嬉戏。武堂开弓放箭,射死了小鹿,那只母鹿悲伤欲绝,舔舐小鹿的伤口,武堂又开弓射死了母鹿。过了几天,武堂又领儿子去打猎,在路上遇见了一只鹿,武堂照旧开弓放箭,但这一箭却射中了他儿子。武堂抱着他的儿子大哭,但无济于事,儿子已经死了。
这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联想?请以这些思考与联想为依据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命题作文
题目:祁连山断想
(作文要求同上一篇)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一
略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
话题作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的叫声里有我向往的童年,草丛边的秋千上有我快乐的童年,老师的黑板上有我求知的童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当时间早已经漫过童年的岁月,这一切又都成了你我依依的往事。童年,有我说不完的故事,诉不尽的真情……
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往事依依
于 漪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做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产,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quot;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修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次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文坛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人文思考] 童年的鲁迅,迷恋于百草园的无限乐趣,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童年时代的于漪老师,则痴迷于《水浒传》、《千家诗》,也从中获得了受用一生的财富。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曾唤起作者青春的激情,依依往事,是不是也激荡起你心中的涟漪?
【 文题设计 】
童年生活是天真烂漫,充满趣味的。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甜蜜的。童年是三味书屋摇头晃脑的读书,童年是百草园中数不尽的乐趣,童年是一个人精神的家园和灵魂的栖息地。童年是我们每个人心头那个甜蜜的回忆,亲爱同学们,你的童年也一定充满了童真童趣,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吧?请以“童年” 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600字的作文。
【写作指导】
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熟悉的话题,也是一个有话可写,有情可抒的话题, 从审题的角度看,应该不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然而,学生往往因为熟悉,会使得文章落入俗套,翻不出新意。要想出新,引起别人的注意,必须摆脱框框套套,格式化的东西。全新的内容再加上全新的形式,会让读者心头一振,耳目一新。 这就要求我们在拿到话题以后,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我写什么,而是怎么写。
从主题看,文章的材料可涉及童年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对自身生活的关注,应该有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感触,即使是伤感的,也让人感到欣慰,这是甜蜜的哀愁、含泪的微笑,是与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进行的一次心灵对话,是一种感悟、一种理解、一种精神的自我评定。所以我们所写的内容,不应该是一个静止的回忆,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思考。是对我们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的一次访问。是一次甜蜜的回忆和心灵的慰藉。
从题目的确立上讲,拟题时,要扣住主题,画龙点睛。 可以拟《水中的童年》、《苦难伴我成长》、《背篼里的童年》等;
下面是几个精彩构思,希望能帮你开启思索的大门。
童年趣事 可结合个人经历,讲述童年中的有趣故事。
可贵的童年 可采用书信体的形式,模拟长辈给孩子写信的语气,写出童年生活的可贵。
童年的成长烦恼, 采用回忆反思的形式,站在今天的成熟线上反思当年的成长的过程。
铭记的童年,可以某一个凸现的点,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来谈童年的某一点在自己以后的成长中的促动或者启迪。
【 素材集锦】
1.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 《古朗月行》
2,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4.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太阳总下到了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的日子里总是
一个人他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
就这么幻想
这么孤单的童年
哦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哦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罗大佑 《童年》
童年的记忆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
――题记
小的时候,父母常常出外打工,由于种种原因,我被送到了外婆家。我的童年生活有一段是在外婆家度过的。
外婆家在一个小小的村庄里,开始的时候,我又与外婆很生疏,所以经常和外婆斗气,但她从未骂过我,任由我胡闹,慢慢地,我也就就和外婆形影不离了。
乡村的生活很单调,但也很精彩。在这样的小小的山村里,晚上是最美的了。大人们忙了一天也都收工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很是热闹,晚饭后,我常常偎依在外婆的怀抱看天上时圆时又扁的月亮,也经常仰着头数星星。“外婆,天上到底有多少颗星星啊?”外婆笑笑说:“天上的星星和你的调皮劲一样多”。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假装赌气不理睬外婆 ,自己耐心数起来:“一颗,两颗,三颗……一颗,两颗,三颗……”一会又跳出一颗,两颗,三颗…… ,总也没有数完的时候,不一会儿,我的兴趣就又被池塘里青蛙的对歌吸引去了,此起彼伏的声音,不绝于耳,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虫儿也在应和,墙角的蛐蛐,更是让人兴趣盎然,终于把数星星的事放一边了,留在脑海中的星星还是一颗,两颗,三颗。
有时候,外婆也给我讲牛郎和织女星的故事。那时,在我的心中,姥姥就是依靠,就是那有着数不完星星的天空,外婆说过,人死了,灵魂就会升天,天上就会再多一颗星星,我问道“天上那颗最大最亮一定姥爷了?” 外婆没有回答,眼睛似乎充满了思念和泪水。我感到心里有股莫名的酸痛……
后来,父母打工回来了,要把我接回去,我哭闹着不肯离开,我知道,我现在已舍不得外婆,舍不得外婆家的小山村了。可是,我不知道当时姥姥已患了重病,不久就永远的离开我了,送行的那天,我哭地撕心裂肺。
如今,我已经成了一名中学生,每天下了晚自习,我都依然要出去看星星,我知道天上又多了两颗最大最亮的星星,那就是姥姥和姥爷。而童年生活的这一段记忆,也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
[点评] 童年是一曲动人的歌,童年是一幅美丽的画,童年是一首音韵和谐的诗……童年是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我”的这段童年生活是跟外婆一起度过的,留给我的还有小村夜色中那满天的星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满天的星空,早已成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幕,那里有“我”的童年生活,更有与“我”曾形影不离的挚爱亲人。
文章构思巧妙,小作者从我们熟知的事——数星星写起,却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从平常事中写不平常的情,融情于事,充满了真情实感。
小时候特想不明白的事
我小时候总是搞不清“生前”是啥意思,明明是死前嘛。
我小时候认为美国一定很美,而且有很多美人,要不为什么叫美国?为此和小朋友吵架,因为他说英国才是最美的,因为英俊、英明等词都是好词。然后被老师罚站一下午,因为当时正在操场开大会,偶们俩的声音后来整个操场都能听见。老师让偶们必须认识到:“崇洋媚外是可耻的。”这句话偶记得很清楚……
小时候怕吃饭,可每次爸妈总给盛一碗,不吃完就得挨打。那时老是纳闷儿:我的碗比他们的小,可他们碗里的饭怎么很快就没有了呢?偶认定他们在桌子下藏了一根管子,一端通偶碗里,一端通他们碗里。为此还钻到桌子底下探寻了一番,结果当然什么也没有找着。
小时候,有个高年级的学生对我说,生水不能喝是因为里面有很多细菌,然后他用玻璃杯接了杯自来水给偶做实验。他指着杯子里面的小气泡说:看见没有?那些泡泡就是细菌。后来我喝汽水,总是觉得喝了一肚子的细菌。
__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就是“好人好事”的意思。如果__是个人的话,那么__塔就是纪念他的了。
小时候站在楼顶望远处,总觉得天边最高的山是喜马拉雅山。
小时候,我看何仙姑和吕洞宾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神仙和神仙不能结婚?神仙和妖怪不能结婚偶可以接受,白娘子和许仙不可以结婚偶也帮他们忍了。后来上生物课,我晓得了不是同类不能结婚的道理。
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妹妹闹个不停, 我妈吓唬她:“再哭,等一会儿收破烂儿的来了就把你卖了!”结果刚好有人敲门,我就跑到大人前头堵住门口,说啥也不让开门。争执了一会儿,我居然哭了:“不许你们卖妹妹!”从那以后,每当我跟老妹吵架,威胁要打她的时候,她就充满自信地说:“哼,偶知道你舍不得!” 我就此威风扫地。
小的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很爱吃松花蛋,也就是皮蛋。当头一次听说松花江的时候,羡慕得不得了,一心向往着漂满松花蛋的江面……真馋死了……
翻出《水浒传》看,对“大败”一词难以理解,每次梁山好汉都大败官军——都大败了,可明明是打了胜仗,这让偶对“大败”这个词很困惑。遇见很多次后只好自己给自己解释“败”就是输了,“大败”就是赢了。
真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小时候以为结婚是一家人的事——爸爸和妈妈结婚,我长大了应该和姐姐结婚。可是弟弟怎么办?
【点评】文章用断想的形式回忆小时候弄不明白的事情,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都可能遇到的心情故事。行文时注重了对童年的回忆和梳理,比较准确地把握住童年对自己的影响,表现对童年的难忘之情,充满童趣和智慧,幽默感强,读后让人回味。
依据下列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乙说:"用火烧。"丙说:"撒上石灰。"丁说:"连根拔去。"哲学家说:"都试一下。如果没有除掉,一年后再来此相会。"一年后,都来了,哲学家未来。但他的弟子看到满地茂盛的庄稼而无一根杂草,终于悟到了一个真理: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
要求:读懂关键语句的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联系生活实际,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解读:这个故事让人明白:欲无必有,欲有必无。那么,要心中有真善美,必远离假恶丑。这必须经过选择.鉴别和心灵的"巷战",才会让一个退出,另一个占据。提示"无"与"有"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无草",则要"有庄稼",这是含义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恶丑,庄稼喻真善美,此类题目审题时要注意化抽象为具体,这样一来,思路就开阔了。如要使一个人没有贪心,就必须用良心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虚荣,就必须以真诚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没有怨恨,就必须以宽容占据他的心灵;要使一个人不再麻木,就必须以清醒占据他的头脑;要使一个人不再冷漠,就必须以爱心充斥自己的心灵等。关键要把握生活的大网,以小见大。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季羡林先生95岁生日时,____去看望他。季先生说:“有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__点头称是,并说:“《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他们对“和谐”话题的探讨,相信也会引起了我们的一番思考。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进行构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男孩蹲在那里,专注地注视着一颗露出地面的种子,种子已经开始发芽。“爸爸,芽苞是种子的伤疤吗?”孩子问站在旁边的父亲。
父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种子在发芽时,确实会留下伤口,但那伤口处开出的是希望,是生命之花。孩子,你看这芽苞,是不是更像一朵美丽的花呢?”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略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一个小女孩爬在窗台上,看见窗外有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情开朗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原来开错了窗户。”
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常开错“窗户”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略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阳台上的丝瓜
阳台上栽了一棵丝瓜,有一天,孩子发现藤上开了两朵粉黄色的花,母亲要将这两朵花摘掉,孩子大惑不解。母亲说:“离根最近的、开得最早的花虽然漂亮,让人看着高兴,但很难结瓜。按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结的瓜个儿大才是,可是丝瓜藤的目标是向上、向远方延伸,它要铆足劲儿心无旁骛地将力向前面输送。这两朵花离根最近,反而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摘去它们,藤才不会分散精力,力就通畅了,后面的花越开越欢,瓜越结越大。不 信,你留下它们自己观察吧。”
孩子将信将疑。不久,母亲的话得到了验证,那两朵花也凋谢了。
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思路点拨:一棵瓜上,在根部附近最先开出的灿烂,看似占据先机,却往往是结不出果的。这与成材的规律不谋而合:鼠目寸光,缺少远大志向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则难以施展抱负。又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一样:不作深谋远虑,必有咫尺之忧。
[参考立意]
1、到适当的时候开花,才能结好果。
2、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为沿途的风景而驻足,目的地会有更绚丽的景色。
3、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不会迷恋沿途的风景,它只会永远向前,到达自己生命的天堂。
4、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就要放弃成功过程中的小目标,要不断积蓄力量争取更大的成功。
5、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留恋途中风景。
6、只有舍弃眼前的利益,才能实现远方的梦。
7、在通向成功的途中,我们会得到许多鲜花和掌声;但请记住:在没有登临成功之峰前,一定要拒绝这些荣誉,他们会阻碍你走向成功。
8、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局限于小的利益。
9、将梦想延伸向远方,全力以赴,心无旁骛,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略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前不久,某校一贫困学生突患重病急需大笔住院费用,该校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心捐款活动。活动过后,校方将参加捐献的学生名单,按其捐款数量的多少依次排列,张榜公布,此举在师生中引起了争论。你怎么看这件事?
要求:任选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拟标题,800字以上。
爱心排行榜
灾难,爱心,捐款,这六字总是同时出现,爱心与捐款总是紧紧跟在灾难的后面。
洪涝,飓风,地震,灾难不断;捐资,捐物,志愿者,爱心不断。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有了爱心捐款榜,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爱心捐款榜开始有了顺序,变成了爱心捐款“排行榜”。
汶川地震,牵动人心,社会各界纷纷解囊,捐款踊跃,场景感人。但与此同时,网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爱心捐款排行榜,一些名人、名企不知不觉被推到了舆论的浪尖。许多人在质疑:某某某怎么捐得那么少。然而,当网友在大张旗鼓地抨击某体育明星为汶川地震的捐款数目太小时,我心中却不由地掠过一阵寒意。就我所知,那位明星常常出席大大小小的慈善活动,为活动出钱出力,但很多人只看见他此次捐款数目的大小,完全忽视了他的爱心的大小。
于是,总是忍不住想,如果有一个真正的“爱心排行榜”,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在这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也许是她——一个小女孩。她左手搂着心爱的洋娃娃,右手紧紧牵着妈妈,乖巧地站在捐款点长长的队伍里。 当轮到她们的时候,小女孩嘟起小嘴,眼眶盈满泪水,走到捐款点旁边的几个孤儿面前说:“我把妈妈捐给你们了。”说完便“哇”地大哭起来:因为妈妈是她最心爱的,而妈妈对她说:“献爱心一定要捐出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在这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也许是他——一个老乞丐。他衣衫褴褛,总是食不果腹,可他“位卑未敢忘忧国”,他也是为汶川地震捐款的长长队列中的一员。令人惊讶的是,他第二天又出现在捐款点,原来他把自己以前乞讨到的零钱换成整张百元的钞票继续捐……
在这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也许是在汶川地震后立即为灾区捐献一亿港元、为内地教育捐资已逾百亿的香港百岁老人邵逸夫,也许是为灾区捐献一千万的著名影星成龙,也许是捐出仅有的十几元零花钱的幼儿园孩子……
当然,在这个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还有可能是他,还有可能是你,还有可能是我:来自各行各业,不论贫穷富贵。
我幻想着有那么一天,这样的一个全新的“爱心排行榜”会高高地悬挂在每个人的心里,也许在这个榜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名字,而且都并列第一:因为我们都尽了全力,都献出了我们的爱心!
赏评:
文章构思新颖,由“捐款排行榜”引出一个“爱心排行榜”,通过爱心排行榜巧妙地组织材料,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鲜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乐善好施表现出来的爱心才是捐款的意义。语言方面,全文语句整散结合,文字流畅,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
探析脉络:
首先,注意材料中的“争论”二字,既是“争论”,就必然有赞同有反对,赞同者可以从宏扬正气、鼓励乐善好施等方面进行立意。反对者可从捐款必须是自觉自愿的,捐款要量力而行、不能攀比,捐款不能有虚荣心,慷慨解囊本心是乐善好施等方面思考。
其次,进一步思考慈善活动遭遇尴尬的原因,是慈善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有背离爱心初衷的嫌疑,由此引申开去,可以从目的与结果的关系方面(如好心办坏事等)进行探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年3月2日《京华时报》报道:前天,以汉语字词来概括去年国内外情势的“汉语盘点2008”年度字词网络征集活动在京落幕。“和”“改革开放30年”“争”“华尔街风暴”分列年度国内字、国内词、国际字、国际词第一。
专家评议组为年度字词做出精彩解读:“和”字属于2008年的中国素描。国人共同经受了雪灾和地震的考验,体现了“人心和”;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显示了“宇内和”;金融海啸,我国政府斥巨资与欧美等国携手对抗这场危机,这是“和”的最佳演绎。
与国内字“和”相对,网民评选出的2008年年度国际字是“争”,“争端,争议,斗争,争取,在2008年国际社会上,此起彼伏。终于,世界在争斗中告别了2008,走进了2009”。
你对“和”与“争”义有怎样的理解,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得抄袭。
无
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