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有很多回忆,留恋和选择。刘墉说:“我甚至在看老电影时,不愿见到世贸中心的画面。因为看一次,就重复一次恶梦;回头一次,就是又一次伤害。”张晓风说:“青春太好,好到你无论怎么过都觉浪掷,回头一看,都要生悔。”毕淑敏说:“有些事情不值得总结,忘记它的最好方法就是绝不回头。”辛弃疾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佛说:“苦海茫茫,回头是岸”……面对人生中难以取舍的难题时,回头或者不回头折射出当事人的种种心境,引发我们对自身、对他人、对周遭世界的别样思考。
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择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60分)
17.【立意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中陈述了几位名人在生活特定情境中是否回头的看法。丰富多彩的生活、性格鲜明的个体让答案也不一而足:选择回头,可以对过往更好的反思和总结;可以让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看待生活,珍惜时光;可以让我们的情感更加细腻,生活更加从容淡定。选择不回头,可以让我们更加独立坚强,自信地面对全新的挑战;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周遭世界,处理好人际关系;可以让我们放下过往,轻装上阵,从头再来……从命题的意图上看,命题者主要是在引导考生反思自我,理清情感。回头或者不回头折射出当事人种种心态,当生活面临取舍难题时,可以积极超然地去面对,但绝不可以消极悲观地去面对。考生可以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出自己的独特感悟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文体不限,重在写出真情实感。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一根稻草丢在大街上是垃圾,绑在大白菜上可以卖白菜的价格,绑在大闸蟹上就是大闸蟹的价格。这句话激发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想象?触动了你何种情愫?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必须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②不少于700字;
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1.提示:人生是一个选择过程,人生最重要的选择,就是选择和谁在一起。选择和谁共事,选择和谁交朋友,选择和谁结婚,选择向谁学习……你和谁在一起,决定着你的未来。你和谁在一起,全由你的选择决定。“在一起”三个字决定人的命运。所以材料的核心意义是“选择决定价值”。也可以从人生目标角度来理解。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赵薇在电影学院的时候,并不是很出众的学生,她主演的《姐姐妹妹闯北京》好像也没引起多大反响。直到琼瑶让她去《还珠格格》剧组试镜时,她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且在演戏过程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演技,才脱颖而出。明星的成长和我们平常人一样,也离不开机会和努力。
请根据你对上述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1)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2)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写作提示:
作文材料涉及到“老人”“年轻人”“胡杨树”等几个对象,可从以下三个侧面审视材料。
①从“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无碍”这一点分析,可以这样立意: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②从“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这一点分析,可以这样立意: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③从“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这一点上分析,可以这样立意: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等。
参考观点:请少给孩子一点“爱”/给孩子制造一点麻烦/别“灌”(惯)出学生(孩子)的“依赖症”/学生要主动地探究学习/收起为孩子遮风挡雨的伞/路要让孩子自己走/风雨的洗礼可以让心更加坚韧/逆境造就人才/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在风风雨雨中成长/经历痛苦磨练才能坚强/苦难是人生的砺石/根深才能迎击风暴。
作文例文三篇
逆境造就人才
两棵胡杨,当沙尘暴来临时,只有在逆境中生长的那棵还那样挺拔……
不难发现,逆境是成才的前提条件,纵观历史长河,古今中外的有志之士,非常之人,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有的人也许经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家庭背景没人家好,衣食住行都成问题,还谈什么学习,而我认为,这不过是懒惰之人不愿意学习的借口,生活不如别人,就应该更加努力,以后才能出人头地,翻开历史名人录,又有几个是出生在好环境中的呢?
英国著名作家和诗人莎士比亚,大家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但又有几个人知道莎士比亚成名前的学习环境呢?莎士比亚原来不过是替人看马的一个没有地位的打杂工而已,但他不因身处逆境而怨天尤人,而是一有空便从戏院的门缝和小孔里偷看演出,他凭着这种执着的“偷学”精神,终成一代伟人。
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不要抱怨,不要悲伤,勇敢面对,你会发现逆境是你迈向成功的基础,逆境往往能造就一个人。
还记得一九一三年,当中国忍受着帝国主义践踏时,所有的东西都因没有技术而从国外进口。在这样的逆境中,许多人都屈服了,而化学家侯德榜却逆流而上,在逆境中实验500多次,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我们不应该把逆境当作退缩的原因,相反,它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平凡的压力,它给人的是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更高层面的压力,它需要你具有超强的意志力,它对人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它,也许你不会知道莎士比亚这个人;没有它,“侯氏制碱法”不会应运而生;没有它,童第周不会为国争光;没有它,中国无法造出原子弹……
贪图现有的环境,去享受,我们只会停滞不前,只有在逆境中谋生存,谋发展,我们才会走得更远,翻开历史长河的篇章,但凡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人都是大写的人。
在马厩里的马永远都只会享受别人提供的食物,最终只能庸庸碌碌一生,只有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的才能是千里良驹。
正是“平静的湖水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逆境是我们成长的前提条件,他是我们成功不可或缺的东西。”
依然是那两棵胡杨,在逆境中生活的胡杨依旧那样挺拔,而习惯了他人照料的胡杨在大自然的考验下最终只能倒下。
背起自理自律的行囊,逐梦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老一少在沙漠里种胡杨。年轻人每三天浇一次水,老人却待数木成活后就很少打理。一天,沙尘暴突袭,年轻人的树被吹得东倒西歪,老人的却依旧挺立。
不难发现,年轻人只知浇水,不能适当的加以管理,不知节制,致使树根浮于地表;老人却能很好的控制水量,适度管理,使树根深扎地下,从而能从容的对抗风雨。种树是如此,做人亦是此理,这就要求我们学会自理自律。
如果说依赖是魔鬼,那么自理就是仙道;如果说依赖是笼中鸟,那么自理就是自由雀;如果说依赖是温室里的花朵,那么自理就是暴风雨中的青松。
人活于世,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自我管理,对己负责。
然而,要做一个成功的人,仅仅自理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做到自律。
高尔基曾说过:“哪怕是自己的一点点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无独有偶,古人提倡“慎独”,即人在独处且无人察觉时仍能谨慎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这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自我约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律。
其实自理自律就在我们身边,它早已漾开了梦想的色彩,启动了逐梦的旅程。
还记得军训中,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有人晕倒了,可休息后就立马归队;还记得校运会上,挥汗如雨,不轻言放弃,尽管气喘吁吁依旧不停下奔跑的脚步;还记得晚自修无人监督依然安静;还记得食堂里一条条队伍秩序井然。
是的,我们自理自律中,逐梦。
但求自理,绝不做他人的寄生虫;但求自律,绝不放任自己随波逐流。
也许我们曾经顽皮无知,但我们自律自强,我们就会成为有知识、有理想的翩翩少年;也许我们曾是羽翼未丰的雏鸟,但我们自理自学,终有一天,我们会成为搏击长空的雄鹰。
自理自律,是人生的财富,是梦想的行囊,亦是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于是,我们意气高昂地承载起星辉般璀璨的梦想,在逐梦的征程里迎风起舞,放歌长吟! 因为,我们有我们的使命,世界的未来属于我们。
漫漫人生路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处青春年华的我们,应该学会自理,严于律己,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坚韧,以“闻鸡起舞、刺股悬梁”的刻苦,以“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的自信,展现自强不息的英雄本色,编织属于自己的青春梦想!
风暴中的美丽
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总会伴随着痛苦与挣扎,惟有在那痛苦与挣扎的泥淖里依然奋力抗争毫不退避的人,才能最终变得强大,铸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暴中的美丽。
你是上帝在寒冷的季节里赐予世人的馨香的礼物吗?但人们往往在惊叹和享受你的芬芳的时候,忘了你在无数个寂寞的白昼和冰冷的黑夜里酝酿着生命的不屈与执着,忘了你那血红的花瓣也曾被吹落、瘦弱的枝桠也曾被摧折。你不因花儿飘零、枝儿断裂而向冬天求饶,求一个温暖安逸的天堂。你依然在苦楚与寂寞里生长,新一个黎明到来时,你那铁一般的枝头,不又有了新的花瓣、新的枝桠了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真能表达出对你的赞美么?不,是你在不屈与抗争中铸就了你自己,也铸就了一份风暴中的美丽。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你,胡杨!是远古的传说,还是生命顽强的见证,你那身躯里到底有什么力量能承载岁月的三千年!如果你生长在烟雨迷蒙、小桥流水的江南,你的一生还能用三千年来衡量么?你偏偏把根深深地扎在了大漠之中,风沙越大,阳光越烈,你的根就扎得越深!你没有寻求安逸,你也无从寻求安逸,你只是像一个坚忍不拔的战士一样顽强地战斗着,对抗着沙尘暴。你也许并不想诠释什么深奥的道理,你只是在茫茫大漠之上挺起了风暴中的美丽。
“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在同我们一起旅居在这世上期间,经历了充满风暴和斗争的生活,这是一切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雨果曾在你的墓前说过这番话。是的,如果没有和现实的粗鄙与可恶进行的肉搏,如果不曾被那纸醉金迷的社会刺痛,你怎能写出《人间喜剧》的皇皇巨作?舒适的生活不可能造就像你这样伟大的人物,也不可能成就像你这样伟大的作品;而只有像你这样搏击时代的风雨,才可能铸就伟大,铸就风暴中的美丽。
梅花在寒冬中绽放出美丽,胡杨在沙漠中挺起了美丽,巴尔扎克在污浊的社会中铸就了美丽。身处恶劣的环境,经历痛苦的磨练,也才能成就非凡。正因此,贝多芬发出“扼住命运的喉咙”的誓言;正因此,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下“我不愿腐朽,我愿燃烧起来”的自励;也正因此,马克思提出“只有在那崎岖的山路上不畏艰险奋勇攀登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点”的告诫……
不是每一朵花都能明艳,不是每一棵树都能参天,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伟大,但是惟有经历了一番拼搏与风雨的考验,才能拥有美丽,拥有风暴中的美丽。
附文言文翻译:
沈括,字存中,由于父亲的官位,他享受朝廷恩荫,担任了沭阳县主簿的官职。沈括考中进士后,被派编集校对昭文馆的书籍,后来升为提举司天监,当时掌管天文历算的官员都是些碌碌无为的人,对于天体的现象、图象以及观象的器械几乎全然不知。沈括设置了浑仪、景表、五壶浮漏,以后这些都被使用。
淮南发生了饥荒,朝廷派沈括去巡视调查。他到达淮南后,便下令发放常平仓的钱和粮食,同时组织修通河渠,整治荒芜的田地,以此来消除水灾造成的困难。随后他又升任集贤校理,奉命巡视调查两浙地区的农田水利情况。当时,朝廷大量征用民间的车辆,人们不了解官家的意思,认为是对他们财物的夺取而忧虑;又加上市易司担心蜀地禁止不了私贩贩盐谋取暴利,想要全部填塞私人的盐井,而运解州的盐去解决蜀地的吃盐问题。上书议论这两件事的奏疏多得如织布机上的纱线,但都没有把问题讲清楚。沈括侍立在皇帝身旁,皇帝看着他说:“你知道征用车辆的事吗 ”沈括回答说:“知道。”皇帝问:“这事怎么样?” 沈括说:“请问征用车辆要做什么用呢?”皇帝说:“北面的辽军用马来取胜,没有车是不能够抵挡他们的。”沈括说:“车战的好处,在历代都可以看到。但是古人所说的兵车,是轻车,有五匹马来拉,有利于快速进军。现在民间的载重货车庞大而笨重,每天走不了三十里路,所以人们都叫它‘太平车’,只能供平时用用罢了。”皇帝高兴地说:“别人的话没有说到这些,我要好好考虑一下。”接着又问他蜀盐的事,沈括回答说:“把所有的私人盐井都填塞掉而运解州的盐去,使所有的盐都由官府发售,当然好。但是,忠州,万州,戎州,泸州一带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小盐井特别多,是不能够一下子禁绝的,势必要派人去守卫它们,这样一来,恐怕就得不偿失了。”皇帝点头,认为很对。第二天,这两件事就都停止了。
辽国的萧禧来争要河东黄嵬一带地方,留在宾馆不肯离去,说:“我一定要达到目的才得返回。”皇帝派沈括前去谈判。沈括到枢密院翻看以前的档案文件,查找到近年来商定边境的文件,文件上指定以古代的长城为边界,而现在所争的地方与长城相差三十里远,就上表述说这件事。皇帝听后高兴地说:“大臣们根本不去探究事情的原委,几乎误了国家大事。”于是,皇帝命令将所画地图拿给萧禧看。萧禧理屈词穷,才不再争论了。皇帝赏赐了沈括一千两白金,让他出使去辽国。他到了契丹宫廷,契丹宰相杨益戒来同他面谈。沈括找到争论土地的数十份文件,预先让办事人员背熟它。杨益戒提出问题,沈括就让办事人员回答。另一天再提出,还是同样回答。最后杨益戒无话可答,傲慢地说:“你们连几里的地方也不愿意放弃,难道想轻易断绝两国的和好吗?”沈括说:“现在你们北朝舍弃你们以前皇帝的重大信誓,凭借暴力来役使你们的人民,这对我们宋朝没有什么不利。”总共会晤了六次,契丹方面知道沈括的意志不会改变,就丢开了黄嵬地区不谈,沈括于是启程回朝。他在路上画下沿途山川的险峻和平缓,道路的迂曲和顺直,风俗的单纯和复杂,人心的拥护和不满,写成《使契丹图抄》一书,献给朝廷。
沈括学问广博,善于写文章,对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没有不通晓的,而且都有论述和著作。他又把平时和宾客谈论的事记录下来,写成《笔谈》一书,记载了许多朝廷中的典故、事实,有声望的老臣的情况,流传于世上。
作文(6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引起你什么感悟或思考?围绕材料按照要求拟写作文。
从前有个书生,精通佛道。在夏天的一个夜晚,刚要睡觉,谁知耳边传来蚊子的响声;正想拿起蒲扇打蚊子,突然心中想起佛道:切勿杀生。阿弥托福,书生放下了蒲扇,在一片骚扰中睡去。第二天,只见他身上红肿,但他依旧面带微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解析】书生固守佛道,最终引来自身祸害。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文:1、探究读书的真谛。书生死读书,不知变通,没有恰当对待佛道。2、打破成规成说,学会变通。书生不懂变通之道,不从实际出发最终被蚊子叮咬。3、“扬”与“弃”。材料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所学文化,做到批判继承,为我所用。
注意,以下为偏题类作文:生命至上;乐观对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1957年,__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苏学生代表时说:“世界是你们的,当然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014年5月,__与北大师生座谈时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历届领导人都很重视青年的发展,从“太阳说”到“扣子论”,历史赋予青年人的是什么?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7.作文。略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给母亲做一件漂亮的衣服,等我赚到钱以后∕要给母亲买好吃的,等我找到工作以后∕要让母亲坐趟飞机,等我成为富豪以后……∕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这是韩国总统李明博《母亲》一书中的一节。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心态:不仅对待亲人如此,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需要审题。这是材料命题作文,格式无非是材料+提示语+命题要求。材料部分把考生引导到生活中去,要求考生反观自己的现实生活,抓住关键语句“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每次结论都以‘以后’结束”,还有“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引发考生对当下现实的关注、感悟和思考,进而解决问题。
千万注意,此导语前面虽然反复提到“母亲”,但并非要求只能写“母亲”,引导语有时就是“引子”。本引导语,最后一句是关键的提示,“对待一些事情也是这样”,这就给写作的思路开了一扇大门。“一些事情”,比如“时间”,不由想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时间如流水”等警示与训诫。可以感叹时间一天一天过去,看似有“以后”,而时光如梭,“以后”很快就会消失,所以要有“没有以后”的意识,要有“没有以后”的紧迫感,抓紧今天。可以写亲情,在一个家庭里,为人儿女,享受亲情的温暖,但生命是短暂的,父母都会老去,亲情会离去,享受亲情,“以后”不多,“没有以后”,要珍惜今天的一点一滴的亲情。可以写校园生活,人不可能永远在校园里生活,校园生活在人生过程中是短暂的,稍瞬即逝,校园生活“没有以后”,好好的享受现在的校园生活吧,要以为学习的繁重而烦恼,拥有的,以后不再有。总之,这篇作文讲的是“珍惜”的话题。
这道作文题的“立意”大致有两个:一可写对已逝的亲人的亏欠、愧疚之情(含对亲朋做下的许下的难以救赎践行的事或诺言);二可写对人生经验方面的如抓住机遇、注重现实等的体会。“抓住当下”“把握今天”。前者适合用记叙文文体,后者宜写成议论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以下是几则关于“梦想”的言论: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曾说:“一个人可以非常清贫、困顿、低微,但是不能没有梦想。只要梦想存在一天,就能改变自己的处境。”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中说:“在此时此刻,我们虽然遭受种种困难和挫折,我仍然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梦想之中。”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但自己也并不以为可惜。”
____曾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以“梦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七 写作 (60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题,分别描述了个人的梦想、国家民族的梦想、有意义的梦想、追求梦想的目的等,构思时,可从个人梦想、国家民族梦想的角度立意;也可以从梦想的重要性、梦想的意义等角度立意,还可以从梦想要立足现实,梦想不是幻想等方面立意。为此可参考以下立意:
1.每个人心中都要有梦想 2.有梦想就有希望
3.为国家民族梦想而奋斗 4.追求梦想要立足现实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当一个玻璃杯中装满牛奶时,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它改装菜油时,人们会说“那是菜油”;只有当杯子空置时,人们才看到杯子,说“那是一个杯子”。
同样,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人往往热衷于拥有很多,却往往难以真正地拥有自己。
结合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认知或体验。要求:不脱离材料范围,题目不限,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3。作文:材料选自《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2015年05下)之“作文材料自选厅”
材料核心在于后两句。人心如同那个杯子,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无论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地盛纳了太多的东西,都会慢慢地迷失了自己,进而对他人、世界都会有错误的认知。如果一个人心中装满了仇恨、算计、自私、虚荣、权势、名利、责任等,那他一定是不会快乐的,在这些追求或执着中,会变得空虚、可怕,而别人对他的认知也只是看到表象,而非真实的他。
放下执着,放空自己,才能看清世界,找回自我,寻得生命的真谛——快乐。人活着为了什么?活出自我的风采,享受“我”这个生命的过程的美好,同时最好能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如果没有了“我”,而只是沦为一台机器、一个野兽、一个行尸走肉,那生命岂不是很可悲吗?另一方面,如果每个人心中只有“我”而没有“他”,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很可怕吗?现实虽然残酷,但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活法。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活着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面子,而是为了属于自己的充盈自足的里子。
立意:①(最佳角度)放下执着,放空自己,回归本真,把生命从异化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去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生命的快乐。②放下成见/仇恨,学会谦虚/宽容,不要自误误人③有我更要有他,世界才会更美
议论文:要求立意准确,观点鲜明,结构规范,论据贴切、分析到位;
记叙文:要求有生活、有形象、有情韵,语言流畅,详略合理,感悟自然、真实,有一定深度。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在点评《赢在中国》真人秀比赛时的一位选手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说道:“你自己很善良,也很有激情,也很幽默,也会讲很多的故事,但你的团队离开你的时候,你要想到一点,我们需要__,但不能让__穿补丁的衣服上街去,让他们跟你分享成功是很重要的。”
材料二: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出席央视《开讲啦》节目,对在场的学生说:“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8.【立意说明】
事业成功离不开个人奋斗,个人奋斗是事业成功的基石。但在信息化社会,个人奋斗已经很难最优化地实现人生目标,个人奋斗只有融入团队协作之中才能焕发出活力。团队协作是个人奋斗得以成功的保障。然而,团队协作只是外因,它只有通过个人奋斗才能发挥最大效应。这种事业观的形成有利于中学生正确规划人生。
一类卷:
谈个人奋斗与团队协作的辩证关系,立意如:①个人奋斗融入团队协作可增加成功指数;②团队协作是个人奋斗的助推剂;③团队协作需要个人奋斗来支撑,等等。
二类卷:
只强调个人奋斗或团队协作,立意如:①个人奋斗可创造完美人生;②事业成功是团队协作的功劳;③个人奋斗比团队协作更重要;④团队协作比个人奋斗更重要,等等。
三类卷:
只抓材料片言只语引申写作,立意如:①人人应该追求事业成功;②善良、激情与幽默是成功者的性格;③不能亏待了团队中的__;④人生都是不完美的;⑤努力了人生就会完美;⑥进步是克服自身缺点的结果,等等。
四、五类卷: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