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吾尝终日而思矣
下列各句中的“于”,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而耻学于师 ③其皆出于此乎 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⑤不拘于时 ⑥学于余 ⑦青,取之于蓝 ⑧而青于蓝 ⑨善假于物也
A:③⑦ B:④⑧⑨ C:①②⑨ D:⑤⑥
8.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 不拘于时 B:善假于物也 于其身也 C:而青于蓝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学于余 其皆出于此乎
6.对下列划线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糊涂 B: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洪亮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之徒:他的徒弟 C:①纵一苇之所如 纵:任凭 ②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际:交会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借助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子:尊称,您
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句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愿无伐善,无施劳 C:是以善为国者 D:称善者久之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2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贻之。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略
解析:
无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2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4)余嘉其能行古道,做《师说》以贻之。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略
解析:
略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后面题目。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道理
C.术业有专攻 攻:攻克 D.于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15.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小学而大遗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于物也
16.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14.C
15.B
16.A
17.
(1)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
(2)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认为耻辱,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谄媚。
【解析】
14.
试题分析:C攻:研究。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B项中的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A“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分析错。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