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7年5月16日是山西聋人女孩宿汝旸的19周岁生日,她和往常一样在太原市聋人学校学习葫芦烙画。一个月前,她通过天津理工大学的入学考试,在全国300多名考生中排名第四,并通过全纳教育面试,将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而就在初中读书时,她曾是全班倒数第一。 2017年4月,宿汝旸参加聋人高考单考单招,一口气被北京、天津、南京、长沙和长春的五个大学录取,最终决定入学天津理工大学,学习环境设计。据父亲宿明介绍,天津理工大学对于聋人学生来说,就是普通高考生眼中的清华北大。母亲苏玲说:“她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她会说话,会打手语,我希望她以后能回报社会,当普通人和聋哑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对这件事,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茨威格年轻时,赢得一个拜会罗丹的机会。一夜兴奋难眠的茨威格终于见到罗丹。他在自己崇拜的艺术大师面前“嘴笨得说不出话来。”“没有对他说一句恭维的话,站在各种雕塑之间,就像一座雕塑一样。”罗丹喜欢这位年轻诗人真诚的窘态,请他一起用餐,这份餐饭相当于一个中等农民的水平;接着激情地邀请他观看专注而忘我的创作。茨威格因此获得三点启示。第一点启示:伟大的人物总是最善良的。第二点启示:伟大的人物在自己生活中,都是最朴实的。第三点启示:伟大的艺术家总是拥有一种创作时全神贯注,思想高度集中,以至把自己置之度外,把周围的整个世界忘却的“创作诀窍”。
你认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善良、朴实和专注,哪一点更重要?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牛马的眼里只有草原上的青草,却看不到草原上的花朵,然而草原因青草更加富饶,因花朵更加美丽。没有青草,草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花朵,草原又显得单调。青草、鲜花、蓝天、白云才构成了人们喜爱的的天堂。生活也正是如此,许多看似与生存无关的“鲜花”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让生活更加美丽。
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昆德拉说,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崩塌了,沉没了,将我们钉在地上。然而,没有负重,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即离别真实的生活。
那么我们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呢?轻,还是重?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明确观点,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四、写作(60分)
22.阅读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去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2. 作文审题分析
1、材料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需要评说的事件。
2、第二段则是这一事件引起的社会的强烈反响,即给我们呈现了针对该事的三种观点:
①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擅自行动。
②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
③“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为驴友的行为点赞。
3、第三段表明写作要求,并问:对此你有何看法?
4、立意时我们可参考材料所给的观点,也可针对事件生发合情合理的其他看法,比如谈权利和责任,谈自由与法制,批判驴友的任性行为等,但绝不能做不加思辨的“传声筒”,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比如有学生就大赞特赞驴友的行为。
5、要抓住“对此你有何看法”的“此”是什么,找准“就事论事”的“事”。写作时需针对驴友一事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态度,由表入里,在情、理、法的内在脉络中进行分析阐述,走向思维的深度。特别重要的是必须结合具体问题来具体分析,基于事实和真相的基础上进行有理有据的逻辑分析。
因此,审题时要细读材料,找到材料中有关立意的标识,抓住材料中譬如“擅自”“耗费”“巨大”,“严重”“危险”等词。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人生的经验证明,在激发潜能、获得成功之前,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三间屋子里,而不自知。第一间屋子姓找,名字叫作“找借口”。我们应走出“找借口”的屋子。第二间屋子姓赖,名字叫作“赖别人”。我们应走出“赖别人”的屋子。第三间屋子姓怪,名字叫作“怪自己”。我们应走出“怪自己”的屋子。任何人想要成功,都必须首先要走出这三间屋子,否则是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四、写作(60分)
22. 【拟题参考】
①镜里镜外②打开方塘,引进活水③冲破牢笼,追求自由④走出网络 融入现实⑤砸烂小屋 放飞自我⑥眺望碧海蓝天⑦把心儿打开⑧走出三间屋子⑨架一座心灵之桥⑩明天一定记着开窗
四、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2016年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有人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 _____________”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美国不少高校留学生习惯在宿舍门上张贴写有自己名字的门牌,以便于交流沟通。但前些日子,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留学生宿舍门上写有自己中文名字拼音的门牌被撕毁,而中国留学生只写有英文名字的门牌则安然无恙。
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种族歧视”事件;有人认为,中文名字对外国人来说的确不好发音,不便于交流;还有人认为,每个中文名字都有美好的寓意,不能放弃;还有人认为……
请根据你对“撕门牌”事件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60分)建议参考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以43分为基准分评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孩子把一勺盐倒入一杯水中,惊奇地发现,盐一会儿不见了。父亲告诉他:“孩子,盐没有消失。不信,你尝尝。”孩子舀了一勺,咸的;再舀一勺,还是咸的;到了最后一滴,还是咸的。父亲说:“你虽然找不到盐,可盐早已无处不在,你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这世上的许多现象和道理,就和它一样。”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共60分)
23.参考2016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1、作文审题立意思路简析:
本次作文在选材整体特点上侧重比喻性的特点。
材料以固态的盐可融于水中化为无形却又无处不在来喻指生活中相似的现象或道理——某些东西(或现象)会以无形(或抽象)的方式存在并渐染式地发生着影响。对“盐”的理解,可侧重其物理变化特性,不必过多考虑其实用价值属性(比如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
从材料的思辨性看,可思考“有形”与“无形”之间的关系,侧重“无形”的影响或价值方得其要。写作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或道理相衔接,得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在文体选择上,学生既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对生活现象的观察进行记叙类写作或者小说创作,也可以依据感悟提炼观点进行议论性文体写作。
在写作内容上,既可以大处着眼,也可以细处落笔,但在归结主旨上,应通过感悟或自省,落实于积极健康的立意,以符合高考作文的方向性立意要求。
从正面选材,大处着眼,诸如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与影响、中西文化的逐渐融合、爱国情感的培育、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的形成、社会道德风俗的变迁等,甚至是对中国哲学智慧——大道无形的认识;小处落笔可选择亲人间的爱、个人品格的塑造、语文素养形成等等,可从生活中的细节取材或基于对细节的思考感悟,这些都是以化有形为无形的方式渐染熏陶影响改变着我们。
如不考虑盐的实用属性,亦可从反面选材,诸如浮躁、急功近利、戾气等社会不良现象的普遍存在,无形中会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不利于人格的健康。反面选材需要作者通过反省式的文字进行正面立意。
2、具体立意内容可根据阅卷查标后再定。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年轻人到瓷器店买碗。他记得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用一只碗与另一只碗轻轻碰撞,如果听到清脆的声响,那就一定是好碗。于是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与别的碗轻轻碰击,可是每次都听到浑浊的声响。他几乎试遍了店里所有的碗,竟然没挑到一只满意的。在一旁看了半天的老板拿起另一只碗递给他,让他再试试。奇怪!他用这只碗再去碰别的碗,几乎每次都能听到清脆的声响。他向老板请教其中的缘由。老板笑着说:道理很简单,你一开始拿的那只碗本身就是一件次品,用它试碗的声音当然浑浊。你要想得到一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的那只也是只好碗……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七、(60分)
23.参照2016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