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9分)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①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闷,鲜有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官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烂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是,只不过
B.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福分
C.退适路寝听政 适:恰好
D. 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和颜色而道之 策扶老以流憩,门虽设而常关
B.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 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虚心而问之,
C.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正朝,象太极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君臣沟通在治政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地位的差异,常常使君臣无法交流。
B.作者认为恢复古代的朝见制度,便于君臣交流,而内殿引见,则有三朝制度的遗风。
C.作者认为本朝在奉天殿、奉天门举行朝见可谓古代正朝、外朝,而独缺内朝。
D.作者希望君王能在外朝时可以端正上下的名分,在内朝时可以据此沟通远近的情况。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44:37
免费下载:《仁寿县2012届城区五校联考能力测试卷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9分)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①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闷,鲜有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官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烂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注]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 特:只是,只不过
B.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 禄:福气,福分
C.退适路寝听政 适:恰好
D. 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恨:遗憾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和颜色而道之 策扶老以流憩,门虽设而常关
B.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 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虚心而问之,
C.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正朝,象太极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君臣沟通在治政中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地位的差异,常常使君臣无法交流。
B.作者认为恢复古代的朝见制度,便于君臣交流,而内殿引见,则有三朝制度的遗风。
C.作者认为本朝在奉天殿、奉天门举行朝见可谓古代正朝、外朝,而独缺内朝。
D.作者希望君王能在外朝时可以端正上下的名分,在内朝时可以据此沟通远近的情况。
本题关键词:小儿阅读障碍,充分条件假言命题,文字部分,文章分析,文章分享,文本分析,分化簇3分子,论文题,亲合素分子,查阅文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