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①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矣。夫临江之乡,居人汲水以浸其园,江水弗憎也;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是故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其在洿也,亦无以异其在江也。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夫悲乐者,德之邪也;而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憎者,心之暴也。故曰: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则与阴俱闭,动则与阳俱开。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而天下自服。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则蹶,精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夫有夏后氏之璜②者,匣匮而藏之,宝之至也。夫精神之可宝也,非直夏后氏之璜也。是故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节选自《淮南子·精神训》,有删改)

[注] ①埏埴:和泥制作陶器。②璜:一种玉器,形状像璧的一半。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是故圣人因时安其位

报德

静则阴俱闭

执事敬,人忠

匣匮藏之,宝之至也

不肆,光而不耀

夫造化者攫援物也

迷,其日固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阐述作者修身养性主张的一组是(3分) ( )

①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②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

③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④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

⑤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 ⑥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③⑤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制作陶器的黏土,经过烧制,虽然会变得坚硬起来,但性质与在地里时没有什么不同。

B.作者认为圣人把精神看得很尊贵,宁可损伤形体,也不会让精神超越承受力。

C.精神虽是无形的,可却是每个人最珍贵的宝玉。珍爱精神之宝,应做到恬适虚静。

D.至高的精神境界是顺从天性,与道融合,与德相依,魂魄安处于形骸之中,精神守护着虚无之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3分)

译文:

(2)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4分)

译文:

(3) 抱德炀和,以顺于天。(3分)

译文: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18:06 免费下载:《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①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矣。夫临江之乡,居人汲水以浸其园,江水弗憎也;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是故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其在洿也,亦无以异其在江也。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夫悲乐者,德之邪也;而喜怒者,道之过也;好憎者,心之暴也。故曰: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静则与阴俱闭,动则与阳俱开。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而天下自服。故心者,形之主也;而神者,心之宝也。形劳而不休则蹶,精而不已则竭。是故圣人贵而尊之,不敢越也。

夫有夏后氏之璜②者,匣匮而藏之,宝之至也。夫精神之可宝也,非直夏后氏之璜也。是故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以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是故无所甚疏,而无所甚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

(节选自《淮南子·精神训》,有删改)

[注] ①埏埴:和泥制作陶器。②璜:一种玉器,形状像璧的一半。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是故圣人因时安其位

报德

静则阴俱闭

执事敬,人忠

匣匮藏之,宝之至也

不肆,光而不耀

夫造化者攫援物也

迷,其日固久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直接阐述作者修身养性主张的一组是(3分) ( )

①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 ②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

③其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④精神澹然无极,不与物散

⑤圣人以无应有,必究其理 ⑥魂魄处其宅,而精神守其根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④⑥D.③⑤⑥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制作陶器的黏土,经过烧制,虽然会变得坚硬起来,但性质与在地里时没有什么不同。

B.作者认为圣人把精神看得很尊贵,宁可损伤形体,也不会让精神超越承受力。

C.精神虽是无形的,可却是每个人最珍贵的宝玉。珍爱精神之宝,应做到恬适虚静。

D.至高的精神境界是顺从天性,与道融合,与德相依,魂魄安处于形骸之中,精神守护着虚无之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3分)

译文:

(2)形劳而不休则蹶,精用而不已则竭。(4分)

译文:

(3) 抱德炀和,以顺于天。(3分)

译文: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①

本题关键词:阅读训练,阅读中枢,阅读新知法,查阅文献法,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金标数码定量阅读仪,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览室,文字部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