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注】①赍:漩涡。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使弟子傍流而之 承:通“拯”,救

C.仲尼楚 适:游学

D.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 失其与,不知

B.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长水而安于水 州司临门,急星火

D. 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处石入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5分)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5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10:07 免费下载:《潍坊市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三一模考试语文试题(印刷稿)》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之。丈夫数百步而出,被发行歌。孔子从而问之,曰:“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所不能游,向吾见子蹈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使弟子傍流将承子。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曰:“吾无道。吾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与赍俱入,与汩偕出,从水之道而不为私,此吾所以蹈之也。”孔子曰:“何谓始乎故,长乎性,成乎命也?”曰:“吾生于陵而安于陵,故也;长水而安于水,性也;不知吾所以然而然,命也。”

仲尼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也,若橛株拘;吾执臂若槁木之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丈人曰:“汝逢衣徒也,亦何知问是乎?修汝所以,而后载言其上。”

赵襄子率徒十万狩于中山,藉芿燔林,煽赫百里。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襄子怪而留之。徐而察之:形色七窍,人也;气息音声,人也。问:“奚道而处石?奚道而入火?”其人曰:“奚物而谓石?奚物而谓火?”襄子曰:“而向之所出者,石也;而向之所涉者,火也。”其人曰:“不知也。”魏文侯闻之,问子夏曰:“彼何人哉?”子夏曰:“以商所闻夫子之言,和者大同于物,物无得伤阂者,游金石,蹈水火,皆可也。”文侯曰:“吾子奚不为之?”子夏曰:“刳心去智,商未之能;虽然,试语之有暇矣。”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注】①赍:漩涡。②逢衣:儒生所穿的衣服。③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弟子。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见一丈夫游之 丈夫:古时称成年的男子

B.使弟子傍流而之 承:通“拯”,救

C.仲尼楚 适:游学

D.则失者锱铢 锱铢:很小的重量单位,此处指很少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鼋鼍鱼鳖之不能游也 失其与,不知

B.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 积土成山,风雨兴

C. 长水而安于水 州司临门,急星火

D. 天地之大 苟非吾之所有,一毫而莫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B.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C.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D.有一人从石壁中出/随烟烬上下/众谓鬼物/火过徐/行而出/若无所经涉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梁丈夫之所以能在水中畅游无碍,是因为他顺而不逆,达到了“不知所以然而然”的境界。

B.佝偻丈人认为循序渐进是能够轻松粘到蝉的关键,而孔子则从他身上看到了专心致志的重要作用。

C.“处石入火”的人堪称“和者”,他能做到物我一体,与外物高度融合而不为外物所伤害和阻碍。

D.本文通过有趣的故事、采用对话的形式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对我们有启发意义的抽象道理。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出而被发行歌,吾以子为鬼也。察子,则人也。请问蹈水有道乎?(5分)

(2)用志不分,乃拟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孔子观于吕梁,悬水三十仞,流沫三十里,鼋鼍鱼鳖之所不能游也。见一丈夫游之,以为有苦而欲死者也,使弟子傍流而承之。丈夫数

本题关键词:十三灸,十三味马钱子丸,三十六荡,梦达三文鱼油胶囊(原名:梦达三文鱼油),二三十风格,新宝三文鱼油软胶囊Calmon Fish Oil(原名:三文鱼由),扎冲十三味丸,十三味青兰散,槟榔十三味丸,麦冬十三味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