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①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②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家用来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__,最后英勇牺牲。因为他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马粪,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火铳,从来没有打向官军。他与官军暗中约定,趁晚上贼兵喝醉,前去营救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4分)

译文:     ▲             ▲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4分)

译文:     ▲             ▲        

9.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4分)

         ▲             ▲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07:53 免费下载:《江苏省盐城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义士也。报之而不得其名,于是姑以其事名之,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而若人之心何慕焉,何憾焉。平原君朱建之子骂单于而死,而史不著其名;田横之二客自刭以从其主,而史并亡其姓。录其名者而遗其晦者,非所以为劝也。

余过昌黎,其东门有拽梯郎君祠,云:方东兵①之入遵化,薄京师,下永平而攻昌黎也,俘掠人民以万计,驱使之如牛马。是时昌黎知县左应选与其士民婴城固守,而敌攻东门甚急。是人者为敌舁云梯至城下,登者数人将上矣,乃拽而覆之,其帅磔诸城下。积六日不拔,引兵退,城得以全。事闻,天子立擢昌黎知县为山东按察司佥事,丞以下迁职有差。又四年,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而杨公曰:“是拽梯者,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乃请旨封为拽梯郎,为之立祠。

呜呼!吾见今日亡城覆军之下,其被俘者,虽以贵介之子,弦诵之士,且为刈薪刍、拾马矢不堪其苦,而死于道路者何限也。而郎君独以其事著。吾又闻奢寅②之攻成都也,一铳手在贼梯上,得间向城中言曰:“我良民也,贼以铁锁系我守梯,我仰天发铳,未尝向官军也,今夜贼饮必醉,可来救我。”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若然,忠臣义士岂非本于天性者乎?

郎君之祠且二十余年,而幸得不毁,不为之记,无以传后。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故以其言书之。

【注】①明朝崇祯三年,清兵入侵关内,直扑昌黎,遭到昌黎军民的英勇抵抗。东兵,即指清军。 ②明朝末年在西南地区叛乱的彝族将领。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为后世之忠臣义士者劝 劝:勉励

B.方东兵之入遵化,薄京师 薄:依附

C.虽不知何人,亦百夫之特 特:杰出

D.张生庄临亲其事者也 亲:亲历

7.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忠臣义士做出壮举是出自天性,而不是为了追求名声。名誉是国家用来回报忠臣义士的,如果不知道忠臣义士的名字,就用他们的事迹来命名。

B.文中的拽梯郎君,在被清军俘虏后,不甘奴役,奋起__,最后英勇牺牲。因为他的姓名已不可考,所以,人们就用他的事迹代指他,表彰他的忠勇之举。

C.作者见过许多被俘虏的官宦子弟、秀才举子,忍辱偷生,为敌兵砍柴草、拾马粪,直至不能忍受困苦而死在路途之中,这些人与拽梯郎君形成了鲜明对比。

D.有个叫张庄临的年轻人,在被俘虏后,充当敌人的火铳手,他总是朝天施放火铳,从来没有打向官军。他与官军暗中约定,趁晚上贼兵喝醉,前去营救他。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杨公嗣昌以巡抚至,始具疏上请,邑之士大夫皆蒙褒叙,民兵死者立祠祀之。(4分)

译文:     ▲             ▲        

(2)官军如其言,夜出斫营,贼无得脱者,而铳手死矣。(4分)

译文:     ▲             ▲        

9.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4分)

         ▲             ▲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拽梯郎君祠记    顾炎武    忠臣义士,性也,非慕其名而为之。名者,国家之所以报忠臣

本题关键词:查阅文献法,文言文翻译原则,阅读训练,阅读中枢,阅读新知法,小儿阅读障碍,阅读理解策略,记叙文,地下文物,二级文件;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