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①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④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⑤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蕲:同“祈”,求,希望。②遂:长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④肆:放开 ⑤亟:屡次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B.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说:同“悦”,喜欢

  C.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像

D.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劝告

17.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惟陈言之务去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18.下列对韩愈文学主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文同学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从思想与道德修养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B. 在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力量(气)是文章气势的源泉和语言文字的主宰,气盛则文章的句式长短、声调抑扬自然适宜。

C. 写文章不能沿袭别人的意思与词语,要做到“陈言务去”,因此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D.“养气”的过程是艰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贪求私利,即使在相当成熟后,从思想到行动也要坚守原则。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4分)

(2)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4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22:08:00 免费下载:《浙江省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

  生所谓“立言”者,是也;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抑不知生之志:蕲①胜于人而取于人邪?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邪?蕲胜于人而取于人,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②,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抑又有难者。愈之所为,不自知其至犹未也;虽然,学之二十余年矣。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其观于人,不知其非笑之为非笑也。如是者亦有年,犹不改。然后识古书之正伪,与虽正而不至焉者,昭昭然白黑分矣,而务去之,乃徐有得也。

  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其观于人也,笑之则以为喜,誉之则以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如是者亦有年,然后浩乎其沛然矣。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③之,平心而察之,其皆醇也,然后肆④焉。虽然,不可以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虽然,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用与舍属诸人。君子则不然。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

  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吾诚乐而悲之。亟⑤称其人,所以劝之,非敢褒其可褒而贬其可贬也。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愈白。

  【注】①蕲:同“祈”,求,希望。②遂:长得好。③距:距同“拒”,抗拒,此指批驳。④肆:放开 ⑤亟:屡次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蔼如:和蔼温顺的样子

  B. 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 说:同“悦”,喜欢

  C. 待用于人者,其肖于器邪 肖:像

D. 亟称其人,所以劝之 劝:劝告

17.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惟陈言之务去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C.虽然,不可以不养也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D.虽如是,其敢自谓几于成乎 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醴

18.下列对韩愈文学主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文同学道、做人是不可分的,道德是文章的源泉,只有从思想与道德修养入手,文章才能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B. 在散文写作中,作家内在的精神力量(气)是文章气势的源泉和语言文字的主宰,气盛则文章的句式长短、声调抑扬自然适宜。

C. 写文章不能沿袭别人的意思与词语,要做到“陈言务去”,因此必须在形式上雕琢藻绘,刻意求工。

D.“养气”的过程是艰苦的,不能希望速成,不能投合世俗,不能贪求私利,即使在相当成熟后,从思想到行动也要坚守原则。

19.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观非圣人之志不敢存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邪? (4分)

(2) 处心有道,行己有方,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    答李翊书(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

本题关键词:韩愈,完全痊愈,完全愈合,不完全痊愈,不完全愈合,查阅文献法,李文生试验,六图一书,文言文翻译原则,二期愈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