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 的文字,完成4—7题。

周节妇传

宋濂

周节妇,姓赵氏,名淑。父孟德,有文学,生二女。节妇长且贤。尤爱之,授《论语》、《孝经》、《列女传》,皆能通其义。年十八,求宜婿者,得同邑周本恭,归焉。始归而姑卒,既而,舅及兄公、姒氏亦相继死。兄公子宗显尚幼,节妇相夫饬丧,治葬咸尽礼,育宗显如子。归十一年,生三男: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始生时,天下大乱,夫婴疾甚,恐不起,顾节妇曰:“今兵革四兴,嗣子单弱如此,我死尔能自保乎?”节妇啮指流血,泣曰:“天在斯,吾有不能保孤儿者,天实诛之!”夫卒,节妇年二十九,号泣,泣间,含食哺诸儿,不暂出户限。

明年,国朝与伪吴分邑拒战,两兵交焚掠,家资无纤毫存,节妇抱儿及宗显从一媵出, 走匿。惟持田籍以行深山穷谷间,饥饿颠踣,削木肤、采藜藿以食。或劝之曰:“呱呱者何足恃,奚为自苦也?”节妇怒,不与言,剪鬓发示之,厉色峻辞,使人莫敢近。

兵完而归,富民侵主其田殆尽,节妇持田籍与辩,卒赖以完。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节妇力辞不愿,乃复其家。节妇感泣,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市诗书,教诸子,夜焚松脂于室,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或怠睡首俯,辄笞咄不少恕。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

节妇以兄公早殁,惟宗显存,为之婚娶,先于己子,羞服与诸子同,人不知辨。诸子逊悌,皆有士行。宗祚入为太学生,以文行称,人咸谓节妇善教所致云。(选自《宋濂散文选》,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得同邑周本恭,归焉 归:女子出嫁。

B.节妇相夫饬丧 相:辅助。

C.市诗书,教诸子 市:街市。

D.或怠睡首俯 睡:打瞌睡。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节妇善待兄公之子和困苦不改其节的一组是(3分)

A.①育宗显如子 ②不暂出户限

B.①含食哺诸儿 ②坐诸子两旁而口授之

C.①为之婚娶,先于己子 ②剪鬓发示之

D.①及长,遣从名师游 ②日治麻缕为布帛,以继乏绝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节妇符合礼法的品行是从公婆和丈夫的哥哥嫂子去世后,在办理丧事及养育宗显等事情中逐步显现出来的。

B.周节妇的丈夫在病重时担心孩子孤弱,生活难以维持,恐怕妻子改嫁,而节妇咬指出血,发誓一定要保全孩子。

C.战乱中,节妇和孩子们到处逃走躲避,尽管忍饥挨饿,吃树皮野菜,也带着自家田地簿册,足见节妇虑事周全。

D.在对待个人声誉上,节妇对知州的好意极力推辞;在教诲孩子读书上,是稍有懈怠就打板子呵斥,毫不宽恕。

7.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知州田若赋高其行,欲上其事于朝。(4分)

译文:

(2)及长,遣从名师游,所友善士相过则喜,为之置酒;否则,愤叹竟日。(6分)

4.C

5.C

6.B


解析:

4.C(购买)

5.C(A、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B、①指喂养年幼的孩子们,②教诸子读书,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D、①是对诸子的要求。)

6.B(“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丈夫担心自己死后,赵氏一人不能保全孩子。)

7.(1)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译出大意给2分,“高”“上”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译出大意给2分,“相过”“为之”“竟”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译文:                                                                    

  周节妇,姓赵,名淑。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二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尤其喜爱她,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女儿嫁给了他。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事,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死我!”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线织布,来接济困乏。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们。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扳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愤慨叹息一整天。

   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

阅读下面 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岑文本传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沉敏,有姿仪,博考经史,多所贯综,美谈论,善属文。贞观元年,除秘书郎,兼直中书省。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及元日临轩宴百僚,文本复上《三元颂》,其辞甚美。文本才名既著,李靖复称荐之,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文本自以出自书生,每怀撝挹。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太宗每言其“弘厚忠谨,吾亲之信之”。是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领宫官,太宗欲令文本兼摄。文本再拜曰:“臣以庸才,久逾涯分,守此一职,犹惧满盈,岂宜更忝春坊,以速时谤?臣请一心以侍陛下,不愿更希东宫恩泽。”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俄拜中书令,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文本曰:“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亲宾有来庆贺,辄曰:“今受吊,不受贺也。”又有劝其营产业者,文本叹曰:“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耳。而无汗马之劳,徒以文墨致位中书令,斯亦极矣。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言者叹息而退。

及将伐辽,几所筹度,一皆委之,文本受委既深,神情顿竭。言辞举措,颇异平常。太宗见而忧之,谓左右曰:“文本今与我同行,恐不与我同返。”及至幽州,遇暴疾,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寻卒,年五十一。赠侍中、广州都督,谥曰宪,赐东园秘器,陪葬昭陵。有集六十卷行于世。

(节选自《旧唐书·岑文本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之年,除秘书郎 除:授职

B.抚弟侄恩义甚笃 笃:深厚

C.岂宜更添春坊,以速时谤 速:加速

D.不愿更希东宫恩泽 希:希求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事母以孝闻,抚弟侄恩义甚笃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 D

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 归家有忧色,其母怪而问之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岑文本“谦虚”和“忠谨”的一组是( )

A

遇太宗行藉田之礼,文本上《藉田颂》

于是以文本为中书侍郎,专典机密

B

平生故人,虽微贱必与之抗礼

非勋非旧,滥荷宠荣,责重位高,所以忧惧

C

居处卑陋,室无茵褥帷帐之饰

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

D.

南方一布衣,徒步入关,畴昔之望,不过秘书郎、一县令尔

太宗亲自临视,抚之流涕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文本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

好,善于写文章。

B.岑文本为人廉洁、节俭,所居之处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

的装饰也没有。

C.岑文本为人谨慎,但有时又近乎胆小,太宗让他兼任东宫属官,他因

害怕惹祸而推辞。

D.岑文本因为富有才干,又加上他孝谨仁厚,对皇室忠诚尽职,所以深

得唐太宗信任。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太宗乃止,仍令五日一参东宫,皇太子执宾友之礼,与之答拜,其见待如此。(5分)

②荷俸禄之重,为惧已多,何得更言产业乎?(3分)

9. C

10.B

11.B


解析:

9. C(速,招致。)

10.B(A.第一个“虽”,连词,即使;第二个“虽”,连词,虽然。B.两个“以”均为介词,因。C.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代词,

 D.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关系;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

11.B(A项上句写岑文本善写文章,下句写任命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B项上下两句分别表明岑文本“谦虚”和“忠谨”;C项上句写岑文本节俭;D项下句写太宗对岑文本的关切。)

12.C(只能说岑文本谨慎,说他胆小不妥。)

13.(1)太宗于是停止(让他兼任太子的属官),仍然让他五天参拜一次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像这样被礼遇。( “执”、“见”各1分,语意通畅1分。)

(2)我承受了很重的俸禄,已经是很不安,哪里能再谈添置产业呢?(“荷”“更”反问句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兼职。正遇上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上《藉田颂》。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宫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侍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以前的友朋,即使出自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

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意重。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近他也信任他”。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道:“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太宗于是放弃了,仍然让他五日参拜一次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宠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因此忧惧。”亲戚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南方一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等到将要攻打辽国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筹划准备工作,太宗完全都交给了他。岑文本接受的任务繁多,(劳累得)精力交瘁,说话行动,同平常很不同。太宗看见他的样子十分担忧,对左右说:“文本现在同我一起出发,恐怕不能同我一起返回。”等到到了幽州,(文本)患上大病,太宗亲自前往看望,抚摸着他流泪不止。不久,(岑文本)病死,年仅51岁。(太宗)赠他为侍中、广州都督,谥号为“宪”,(还)赠东园秘器,(让他)陪葬昭陵。有60卷文集在世上刊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霸字元伯,颍川颍阳人也。汉兵起,光武过颍阳,遂从击破王寻、王邑于昆阳。及光武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稍稍引去。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及王郎起,光武在蓟,郎移檄购光武。光武即南驰至下曲阳。传闻王郎兵在后,从者皆恐。既至信都,发兵攻拔邯郸。霸追斩王郎,得其玺绶。封王乡侯。从平河北,常与臧宫、傅俊共营,霸独善抚士卒,死者脱衣以敛之,伤者躬亲以养之。光武即位,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四年秋,帝幸谯,使霸与捕虏将军马武东讨周建于垂惠。苏茂将五校兵四千余人救建,

武恃霸之援,战不甚力,为茂、建所败。武军奔过霸营,大呼求救。霸曰:“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乃闭营坚壁。军吏皆争之。霸曰:“茂兵精锐,其众又多,吾吏士心恐,而捕虏与吾相恃,两军不一,此败道也。今闭营同守,示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捕虏无救,其战自倍。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茂、建果悉出攻武。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霸知士心锐,乃开后营,出精骑袭其背。茂、建前后受敌,惊乱败走,霸、武各归营。贼复聚众挑战,霸坚卧不出,方飨士作倡乐。茂雨射营中,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军吏皆曰:“茂前日已破,今易击也。”霸曰:“不然。苏茂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侥一切之胜。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茂、建既不得战,乃引还营。

十三年,增邑户,更封向侯。三十年,定封淮陵侯。永平二年,以病免,后数月卒。

(《后汉书.王霸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郎移檄购光武 购:悬赏捉拿

B.发兵攻拔邯郸 拔:攻取

c乃闭营坚壁 壁:驻扎

D.方飨士作倡乐 飨:犒劳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霸“善抚士卒”和“有谋略”的一组是(3分)

A. 死者脱衣以敛之 追斩王郎,得其玺绶

B. 伤者躬亲以养之 不相援,贼必乘胜轻进

C. 客兵远来,粮食不足 贼兵盛,出必两败,努力而已

D. 方飨士作倡乐 中霸前酒樽,霸安坐不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霸跟从光武渡过黄河之后,当初跟他一起投靠光武的几十个宾客,都渐渐离去

了,只有他矢志不移,因此光武对王霸感慨道:“真是疾风知劲草!”

B.王霸与马武一起讨伐周建。马武没有倾力应战,被苏茂、周建打败,马武的军队奔

逃到王霸的营垒,大声呼救,王霸没有立即出兵救援。

C.王霸手下将士争相要求出战,甚至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此时王霸认为贼兵精锐,

人数众多,而马武又过于依赖王霸,出兵容易失败,王霸没有出兵。

D.王霸对光武帝一片忠心,对将士们抚爱有加;他作战勇猛,机智沉稳;一生战功显

赫,屡受封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以霸晓兵爱士,可独任,拜为偏将军。

(2)如此,茂众疲劳,吾承其弊,乃可克也。

(3)今闭营休士,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C

      2.B

3.C


解析:

1(C中的“壁”应作“军营”讲;“驻扎”也是其常用义项之一,如《史记。魏公子列传》

中之“魏王恐,使人出晋鄙,留军壁邺”即为“驻扎”之意。)

 2(A中后一句是写王霸作战英勇;C中前一句是写王霸与其部下分析敌兵的现状;D中后一句是写王霸处变不惊。)

 3(C项概括的意思在时间上存在错误,“部下几十名壮士断发请战”并非在王霸的此番解释之时,而是下面“合战良久,霸军中壮士路润等数十人断发请战”之时。)

 4.(1)因为王霸通晓军事,爱护士兵,可以独当重任,便任命他为偏将军。(省略句1分,重点字词有:“以”,因为,1分;“拜”,任命,1分。)

    (2)这样,苏茂的军队就会疲劳,我们趁他疲惫的时候进攻,才能够战胜他。(“承”,趁机,1分;“弊”,疲惫,1分;“克”,战胜,1分。)

    (3)现在我们关闭营门,使军队休整,就是人们所说的不用打仗就能使敌人屈服,这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判断句,1分;“休”,使……休息,休整,]分;“屈”,使……屈服,1分)

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茂,字休远,太原祁人也。祖深,北中郎司马。父天生,宋末为列将,以勋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茂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及长,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身长八尺,洁白美容观。齐武帝布衣时,见之叹曰:“王茂年少,堂堂如此,必为公辅之器。”

高祖义师起,茂私与张弘策劝高祖迎和帝,高祖以为不然。高祖发雍部,每遣茂为前驱。师次郢城,茂__加湖,破吴子阳等,斩馘万计,还献捷于汉川。从高祖东下,复为军锋。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叛,茂出为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伯之奔于魏。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四年,魏侵汉中,茂受诏西讨,魏乃班师。六年,迁尚书右仆射。固辞不拜,改授侍中。时天下无事,高祖方信仗文雅,茂心颇怏怏,侍宴醉后,每见言色,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十一年,进位司空。茂辞京尹,改领中权将军。

  明年,出为江州刺史。视事三年,薨于州,时年六十。高祖甚悼惜之,赙①钱三十万,布三百匹。茂性宽厚,居官虽无誉,亦为吏民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衣冠俨然,虽仆妾莫见其惰容。姿表瑰丽,须眉如画。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初,茂以元勋,高祖赐以钟磬之乐。茂在江州,梦钟磬在格,无故自堕,心恶之。及觉,命奏乐,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茂谓长史江诠曰:“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乐既极矣,能无忧乎!”俄而病,少日卒。

——《梁书卷九 列传三》(有删改)

赙①:赠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大父深所异 大父:祖父

B.每遣茂为前驱 前驱:前锋、先锋

C.高祖方信仗文雅 文雅:文学之士

D.在一室衣冠俨然 俨然:庄重严肃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勋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 高祖赐以钟磬之乐

B.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茂受诏西讨,魏乃班师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高祖常宥而不之责也 /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高祖信任、恩宠王茂的一组是

①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②每遣茂为前驱

③给鼓吹一部,南讨伯之 ④出入朝会,每为众所瞻望

⑤此乐,天子所以惠劳臣也 ⑥赙钱三十万,布三百匹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王茂才几岁时,被长辈称赞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宗耀祖扩大门庭的一定是这孩子啊。”后来王茂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B.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朝廷派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诸军事兼江州刺史,并赐给鼓吹礼乐一部,让他到南方讨伐陈伯之。王茂不负所托,赶跑了陈伯之。

C.当天下安定后,高祖开始信任文学之士,使王茂等武将心中很不高兴,王茂酒醉后,常常把不满表露于言色,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

D.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曾梦见钟磬从架子上掉下来,他认为钟磬是皇上赐予的,无故掉在地上,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因此心忧成疾不久就病故了。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好读兵书,略究其大旨,性沈隐,不妄交游。(3分)

译文:                                

(2)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3分)

译文:                                

(3)及觉,命奏乐,钟磬在格,果无故编皆绝,堕地。(4分)

译文:                                

1.D.俨然:整齐

2.B。( A.以,前一句表凭借;后一句为“把”。 B.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C.乃,前一句为“于是、就”;后一句为“竟、竟然”。D.而,连词,前一句表顺承;后一句表转折。)

3.C.

4.B.(A.王茂的父亲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 C. “高祖于是渐渐疏远了王茂”文中无据。 D.“说明皇上不信任自己了”错。)

5.(1)译文:喜欢读兵书,大略通晓兵书中的大义,性格深沉稳重,不胡乱结交朋友。(“”略究“沈稳”各1分,句意1分)(2)译文:九江郡刚刚遭遇兵祸,老百姓渴望回乡务农,王茂简省劳役致力于农业生产,老百姓很安定。(“”罹“务农省役”各1分,句意1分)(3)译文:就命人奏乐,钟磬摆在架子上,果然绳子无故的都断了,钟磬掉到地上。(觉”“格”“编”“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王茂,字休远,是太原祁县人也。祖父叫王深,担任北中郎司马。父亲王天生,宋末担任列将,凭借功勋官至巴西、梓潼二郡太守。王茂才几岁时,被祖父王所看重,王深常对亲人相识的人说:“这孩子是我们家的千里马,光宗耀祖扩大门庭的一定是这孩子啊。”等到王茂长大,喜欢读兵书,大略通晓兵书中的大义,性格深沉稳重,不胡乱结交朋友。身高八尺,面容白皙漂亮。齐武帝还是一介平民之时,见到王茂感叹说:“王茂年纪轻轻,相貌堂堂,一定会成为公辅大才。”

高祖起兵,王茂私下里与张弘策劝高祖迎和帝,高祖却不以为如此。高祖发雍部,每次都派遣王茂为前锋。军队抵达郢城,王茂进攻平加湖,击破吴子阳等,斩杀敌人数以万计,回来到汉川报捷。又追随高祖东下,再次担任前锋。

江州刺史陈伯之举兵反叛,王茂出任都督江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朝廷赐给鼓吹礼乐一部,到南方讨伐陈伯之。陈伯之奔逃到魏。当时九江郡刚刚遭遇兵祸,老百姓渴望回乡务农,王茂简省劳役致力于农业生产,老百姓很安定。四年,魏进犯汉中,王茂接受诏西讨,魏于是班师回军。六年,担任尚书右仆射。王茂坚决推辞不拜,改授侍中一职。当时天下无事,高祖正信任文学之士,王茂心中很不高兴,侍宴酒醉后,每表露于言色,高祖也常常宽容不责备他。十一年,进位为司空。王茂辞去京尹,改任中权将军。

第二年,出任江州刺史。在职治理三年,死在州任上,时年六十。高祖非常悼惜,赐钱三十万,布三百匹。王茂生性宽厚,居官虽无美誉,亦为吏民所安。居处方正,在一室也衣冠严整,即使是仆妾也没人见过他懒散的样子。姿容瑰丽,须眉漂亮如画。出入朝会,常常被大家所瞩目。

起初,王茂以元勋,高祖赐给他钟磬之礼乐。王茂在江州刺史任上,梦见钟磬在架子上,无缘无故自己掉下来,心中很不高兴。等到睡醒了,就命人奏乐,钟磬摆在架子上,果然绳子无故的都断了,钟磬掉到地上。王茂对长史江诠说:“此些乐器,是天子用来赏赐功臣的。乐器既然到头了,我能无忧吗!”不久就病,没几天就死了。


解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王珪 ,字叔阶,太原祁人也。季叔颇当时通儒,有人伦之鉴,尝谓所亲曰:“门户所寄,唯在此儿耳。”开皇末,为奉礼郎。及颇坐汉王谅反事被诛, 当从坐,遂亡命于南山,积十余岁。

  高祖入关,除太子(李建成)中舍人,寻转中允,甚为太子所礼。后以连其阴谋事,流于嵩州。建成诛后,太宗素知其才,召拜谏议大夫。

  贞观二年,代高士廉为侍中。太宗尝闲居与珪宴语,时有美人侍侧,本庐江王瑗之姬,瑗败籍没入宫,太宗指示之曰:“庐江不道,贼杀其夫而纳其室。暴虐之甚,何有不亡者乎!” 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取此妇人为是耶,为非耶?”太宗曰:“杀人而取其妻,卿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于管子曰:‘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 “郭何故亡?”父老曰: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今此妇人尚在左右,窃以圣心为是之,陛下若以为非,此谓知恶而不去也。”太宗虽不出此美人,而甚重其言。

  时太常少卿祖孝孙以教宫人声乐不称旨,为太宗所让。 珪及温彦博谏曰:“孝刊、妙解音律,非不用心,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以惑陛下视听。且孝孙雅士,陛下忽为教女乐而怪之,臣恐天下怪愕。”太宗怒曰:“卿皆我之腹心,当进忠献直,何乃附下罔上,反为孝孙言也!”彦博拜谢,珪独不拜曰:“臣本事前宫,罪已当死。陛下矜恕性命,不以不肖,置之枢近,责以忠直。今臣所言,岂是为私?不意陛下忽以疑事诮臣,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帝默然而罢。翌日,帝谓房玄龄曰:“自古帝王,能纳谏者固难矣。昔周武王尚不用伯夷、叔齐,宣王贤主,杜伯犹以无罪见杀,吾夙夜庶几前圣,恨不能仰及古人。昨责彦博、王珪,朕甚悔之。公等勿以此而不进直言也。

  十三年,遇疾,寻卒,年六十九。 (选自旧唐书)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指示之曰 指示:指给……看

  B.但恐陛下顾问不得其人 顾问:回头问

  C.臣本事前宫 本事:本来侍奉

  D.不以不肖 不肖:没有才能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何乃附下罔上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①齐桓公之郭 ②吾将酮良人之所之也

  C. ①帝默然而罢 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D. ① 反为孝孙言也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珪的叔叔王颇是当时的大儒,很欣赏王珪,后来,王珪受叔叔的牵连躲在南山避罪十余年。

  B.王珪曾侍奉东宫太子李建成,很得太子信任。建成被杀后,王珪又侍奉唐太宗,继续为官,但很多时候,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

  C.王珪借古事劝谏君主,唐太宗虽不采纳,但是认为他说的有道理。

  D.本文成功塑造了敢于劝谏君主的“谏臣” 王珪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唐太宗善于反思、勇于自责的一面。

6、B

7.C

8.B


解析:

    6、顾问:咨询、询问

7.前一个“而”表“修饰”;后一个表“并列”。A项中两个“乃”均为副词,译为“竟然”。B项中两个“之”均为动词,译为“到”、“去”。D项中两个“为”均为介词,译为“替”。

8.“太宗对他还是心存戒备的”不合原文的意思。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得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

(1)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 (2)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注意语言要准确、到位。(1)朱博伪称是医生进了监狱,得以见到陈咸,完全知道了他所犯的罪。(关键词“诈”“具”“坐”)(3分)。

(2)按照先例,新太守刚刚到任,总要派遣官员慰问,表达问候之意,我们才敢起来正式去任职。(要译出“故事”“存问”“致意”等关键词)(3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3题。

徒单恭,本名斜也。斜也贪鄙,使工绘一fó xiàng ,自称尝见佛,其像如此,当以金铸之。遂赋属县金,而未尝铸佛,尽入其家,百姓号为“金总管”。秉德①廉访官吏,斜也以赃免。

海陵②篡立,海陵后徒单氏,斜也女,由是复用为会宁牧,封王。未几,拜平章政事,海陵猎于胡剌浑水,斜也编列围场,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海陵谓宰相曰:“斜也为相,朕非私之。今闻军国大事凡斜也所言,卿等一无取,岂千虑无一得乎?”他宰相无以对,温都思忠举数事对曰:“某事本当如此,斜也辄以为如彼,皆妄生异议,不达事宜。臣逮事康宗,累朝宰相未尝有如斜也专恣者。”海陵默然。斜也于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御史台劾之,海陵杖之二十。斜也猛安部人撒合出者,言斜也强率取部人财物。海陵命侍御史保鲁鞫③之。保鲁鞫不以实,海陵杖保鲁,而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斜也兄定哥尚太祖长女兀鲁,定哥死无子,以季弟之子查剌为后。斜也谋取其兄家财,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兀鲁尝怨詈斜也。斜也妾忽挞与兀鲁不叶,乃谮兀鲁于海陵后徒单氏曰:“兀鲁怨上杀其兄宗敏,有怨望语。”会韩王亨改广宁尹,诸公主宗妇往贺其母,兀鲁以言慰亨母,忽挞亦以怨望指斥诬兀鲁。海陵使萧裕鞫之,忽挞得幸于徒单后,左验皆不敢言,遂杀兀鲁,斜也因而尽夺查剌家财。大定间皆追正之。海陵以兀鲁有怨望语,斜也不奏,遂杖斜也,免所居官。俄,复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再进太师,封梁晋国王。

贞元二年九月,斜也从海陵猎于顺州。方猎,闻斜也薨,即日罢猎,临其丧,亲为择葬地,遣使营治。及葬,赐辒辌车,上及后率百官祭之,赐谥曰忠。正隆间,改封赵国王,再进齐国公。——选自《金史·徒单恭传》(卷一二○)

注释:秉德:即完颜秉德。②海陵:即海陵王完颜亮。③鞫:立案调查。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凡平日不相能者辄杖之 不相能者:与他不和的人。

B.臣逮事康宗 逮事:逮捕伏侍。

C.强纳兀鲁为室而不相能 不相能:心意不相投合。

D.韩王亨改广宁尹 会:恰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当金铸之 / 斜也赃免

B.由是复用会宁牧 / 斜也

C.海陵猎胡剌浑水 / 斜也都堂脊杖令史冯仲尹

D.以撒合出为符宝祗候 / 声非加疾也,闻者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徒单恭是个很会玩花样的人,他为了弄钱,居然请画师画一fó xiàng 而仿铸之,但勒索百姓钱财后,又不见其真铸fó xiàng 。

B.徒单恭很会糊弄皇上,居然自己做主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而且乘机鞭打那些和自己意见相左的人。

C.徒单恭为政贪鄙自私,挟恨报复,后因其妻兀鲁被谗怨望事而被免官,不久又被任命为司徒,进拜太保,领三省事,兼劝农使。

D.徒单恭之所以能够逍遥法外,是因为有皇上的庇护,皇上几次都为他说好话,他死后皇上更是亲临慰问,并安排其后事。

1、B

2、A

3、B


解析:

1. 逮事:曾在……朝任事、任官。

2. 第一个“以”是“用”之意,第二个“以”是“因为”之意。B项的两个“为”字都可解作“做”之意。C项的两个“于”都作“在”解。D项的两个“而”字都是顺接关系连词,可解可不解。

3. “任意改变皇上打猎的地方”错误,应该是“负责编排打猎的围场”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逸字大隐,郑州荥阳人。进士及第,知襄州邓城县,有能名。知州谢泌将荐逸,先设几案,置章其上,望阙再拜曰:“老臣为朝廷得一良吏。”乃奏之。他日引对,真宗问所欲何官,逸对曰:“母老在家,愿得近乡一幕职官,归奉甘旨足矣。”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特改大理寺丞。帝雅贤泌,再召问逸者,用泌荐也。知长水县,时王嗣宗留守西京,厚遇之,及徙青神县,贫不自给,嗣宗假奉半年使办装。既至县,兴学校,教生徒。后邑人__亮、杨异相继登科,逸改其居曰桂枝里。累迁尚书兵部郎中,知开封府。有僧求内降免田税,而逸固执不许。仁宗曰:“有司能守法,朕何忧也。”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逸凡四至蜀,谙其民风。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会岁旱,逸使作堰壅江水,溉民田,自出公租减价以振民。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报可。未几,卒于官。

                    (《宋史·张逸传》)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授澶州观察推官,数日,以母丧去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B.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囚

见犯乃死,重负国

C.而守者果服,立诛之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未几,卒于官

故燕王欲结于君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因谢泌向朝廷推荐张逸,皇帝两次问张逸想做什么官,并按其意愿授官。

B.在青神县任官很重视教育,使得当地出了__亮、杨异这样的人才。

C.张逸知开封府,某僧人请求由皇帝下令免田税,张逸报告皇帝处理此事,因此皇帝称赞他能严明执法。

D.张逸知益州,曾上书朝廷放还因饥饿杀耕牛食肉而犯罪发配的人。

【小题1】服除/引对/帝又固问之/对曰/愿得京官

【小题2】A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k!s#5^u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僇:侮辱)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史记??田单列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k!s#5^u的词k!s#5^u的解释,不正确k!s#5^u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k!s#5^u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A.①③⑤ B.②③④ ①④⑥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k!s#5^u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k!s#5^u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k!s#5^u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k!s#5^u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k!s#5^u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k!s#5^u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田单k!s#5^u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k!s#5^u的追击,百姓k!s#5^u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k!s#5^u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k!s#5^u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则请立太子为王   王好战,请以战喻

B.左右皆靡 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C.相如顾召赵御史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

D.秦王竟酒  有志者事竟成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欲刃相如  B.晋军函陵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下列句子从特殊句式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会于西河外渑池  B.虽董之以严刑

C.以其无礼于晋   D.不然,籍何以至此

下列对语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渑池之会是在危险的局势下进行的。“秦伐赵, 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约赵“相会”,明明是恃强凌弱,不怀好意。

B.渑池会上,一主一宾,一众一寡,一有预谋一为被动,蔺相如在剑拔弩张的局势下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武使赵王由被动地位转为主动,迫使秦王理屈词穷,无法可施。。

C.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前”这一极为普通的动作,可是却表现出蔺相如极不平常的机智,唯其“前”,才构成与秦王“五步之内”的距离;“跪”貌似恭敬,实则为其“以颈血溅大王”作蓄势,可以一跃而起。

D.节选文字刻画廉颇虽然着墨不多,但也勾勒出他勇武粗豪、勇于改过的形象。其音容笑貌、思想性格均披沥无遗,使人对他不觉可恨,但觉可爱,也是写得成功的。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