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喜击剑,人莫能当。
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
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
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 伏不肯起,对曰:“瓮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招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史,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
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
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
干以私。” (《汉书??七六》)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法:文章格式
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案事:案子
C.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中伤:受到毁谤
D.历守郡中,所居治理。 治理:政治太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后去吏居家 遂召上辞问
A. B
昂其直,居为奇货 莫辞更坐弹一曲
![]() | |||
![]() | ![]() |
除补卒史,便从归府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C. D
乘楼车,从吏卒 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指尹翁归)
B.延年大重之 (称代前文的“事情””)
C.得其罪事 (称代前文的“所举””)
D.不敢见其邑子 (指于定国)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翁归奉职守法的一组是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③独伏不肯起。④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⑤征拜东海太守。⑥不敢见其邑子。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5.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翁归既晓文尚武,又善击剑,人莫能当,因此依恃霍光在市场斗殴闹事的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捣乱。
B.尹翁归受到河东太守田延年接见时不卑不亢,应答如流,赢得田延年好感,而被委以官职。
C.尹翁归审理案件,秉公执法。核事发奸,穷根究底;查办案子,合乎法度,重在罪证。
D.廷尉于定国想将两同乡嘱托给尹翁归,与之言谈终日竟不敢提及。尹翁归廉洁无私,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敢见其邑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A文法:法令条文;B案事:查究案子;C中伤:受到处罚)。
2.C(A.居:① 住,居住。②储存。B.辞:①文辞,书面。②推辞。C.都是“使……跟从”、“带着”的意思。D.举:①检举。②选任。)。
3.B.(指尹翁归)。
4.A ( 含有③、⑤的不应该选择。 ①侧面表现其奉职,不敷衍。②“公廉”是为吏的基本要求,尹翁归能够做到,这是奉职守法的表现。③自信,不卑不亢。④奉职。⑤朝廷授职,不是侧重于其被朝廷看中的原因,而是为了引出“过辞廷尉于定国”的事。⑥重臣尚且不敢有所请托,侧面表现其守法 )
5.A (将霍氏家奴再也不敢捣乱的原因归结为“尹翁归既晓文尚武,又善击剑,人莫能当”是不对的,是因为其治政有能耐。应该联系其“为吏”的特点来理解)
6.(l)我既能文又能武,只听凭您的安排 (2)不敢让那两个同乡出来拜见尹翁归
尹翁归字子兄,是河东平阳人,后来迁徙到杜陵.尹翁归小时死了父亲,跟他的叔父住
在一起。他担任办理诉讼的小吏,通晓法令条文。喜爱击剑,没有谁能抵挡他。
当时大将军霍光主持政事,霍家人住在平阳,家奴门客拿着兵器进入街市殴斗闹事,主
管官员无法制止,等到尹翁归做街市的主管官吏,没有谁敢违犯法律。他公正廉洁不接受贿赂,商人们都畏服他。
他后来离职回家。刚好碰上田延年担任河东太守,巡视属县来到平阳,将当地旧吏五六
十人全部召集起来,田延年亲自去跟他们见面,叫他们有文才的站在东边,有武略的站在西
边。考察了解了几十个人,轮到尹翁归,只有他伏在地上不肯起身,他对答道:“我文才武
略齐备,您只管吩咐。”功曹认为这个小吏傲慢不谦逊,田延年说:“这有什么关系?”于是
叫他上堂来,设下文辞让他回答,田延年感到他的回答很不一般,授任补职让他做了卒史(官
名),于是带他回到郡府。他调查事情揭发坏人,彻底了解事情的底细,田延年十分器重他,
田延年自己感到才能比不上尹翁归,调任他做了督邮。
河东郡属下二十八个县,分成两部,闳孺主管汾北一部,尹翁归主管汾南一部。尹翁归
检举揭发他人时都符合法制规定,掌握违法者的犯罪事实,属县长吏虽然受到他的制裁,也没有谁怨恨的。他被推举廉能担任缑氏县尉,曾经做过郡中太守,他任职的地方都治理得很好,升职补任都内令,被推举廉能担任弘农都尉。
朝廷征召他任命他做东海太守,他去拜访辞别廷尉于定国。于定国老家在东海郡,他想将两个同乡后辈托付给尹翁归,请他关照,就让这两个人坐在后堂等着出来见尹翁归。于定国跟尹翁归谈论了一整天,始终不敢让那两个同乡出来拜见尹翁归。尹翁归离开之后,于定国才对同乡后辈说:“他是一个好郡守,你们没有能力在他手下任职,他又是不能用私情去请求的。”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①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②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咻:喧哗打扰。②庄岳之间:指齐国国都临淄著名的闹市和居民区。
(1)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2)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
(3)王谁与为善?
(1)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3分)(2)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3分)(3)(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2分)
参考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希望你的君王贤明吗?我明白告诉你。这里有位楚国官员,希望他的儿子会说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呢?”载不胜回答道:“找齐国人来教。”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很好的人,让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如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做不好的事呢?如果在王宫里,年龄大的、年龄小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象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君王同谁去做好事呢?一个薛居州,又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徐有功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绍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丞。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平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十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
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日:“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宁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日:“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日:“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亏圣人恩信之道,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复李氏,将诛之,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有功日:“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赦,请推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竞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
(《旧唐书·列传三十五>)
1.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乖明主再生之赐。 乖:
②请推按其罪 按:
③臣闻两汉故事 故事:
④常于殿庭论曲直 曲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俊臣乃独引行本 ②今其智乃皮不能及
B.①古人以杀止杀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①又为唐奉一所构 ②起为左台侍御史
D.①有功故出反囚 ②轩东故尝为厨
3.把下列各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
②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
③为臣虽当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4.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徐有功的哪些事迹?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乖:阻挠。②按:查办。③故事:先例。④曲直:谁是谁非。2.B。A副词,相当于“于是”。②副词,相当于“竟然”。B①②介词,相当于“凭借”。C①介词,表示被动,相当于“被”。②动词,相当于担任。D①副词,相当于“故意”。②副词,相当于“原来”。3.(1)谁如果触犯了徐有功的杖刑,大家也一定斥责惩罚谁。(2)向你们请求为任知古等免罪,给予他们再活下去的机会。(3)做臣子的虽然应疾恶如仇,但侍奉君主一定要顺从君主的美意行事。4.①以德治狱,对罪犯不施杖刑(见第一段前半部分对徐的扼要介绍)。②在天子面前为无辜受构陷者争理(见第一段后半部分)。③巧救受构陷的裴行本等七人免死(见第 二段所记内容)。④为受构陷的唐奉一争理没有成功(见第三段的记述)。
[译文]徐有功,是国子监博士徐文远的孙子。被单荐为明经,累官转为蒲州司法参军,连续受封为东莞男。处理狱讼对人宽大仁慈,不施用拷打的惩罚,官吏百姓都感激他对人有恩又讲信义,递相约定说:“谁如果触犯了徐大人的杖刑,我们大家也一定斥责惩罚他。”因此,大家争相听从他的号令,他在整个任职期间,没有杀戮一个犯人。载初元年,累功升迁为司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受陷害的人都抵得上极刑的处罚,王公大臣们都十分害怕,没有谁敢正面出来为他们说话,只有徐有功对他们持从轻饶恕的观点,凡下到大理寺的诏令,他都一一复议,把他们释放出来,前前后后得到救活的有几十户上几百户人家。徐有功经常在朝庭上争论谁是谁非,武则天用严厉的神色诘问他,身边的人没有不万分恐惧的,而徐有功却面不改色,据理力争更加急切。不久,徐有功被转为秋官员外郎,后转为郎中。
不久,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诬陷应判处死刑,武则天对王公大臣们说:“古人用杀人的办法使杀人案件停息,我现在用施恩义的办法使杀人的案件停息,特向你们几位请求饶恕任知古等人的罪过,赐给他们活下去的机会,授给他们官职,以观察他们的悔改效果。”来俊臣、张知默等人又抗拒武则天的旨意上表请求申张法律,武则天不答应,来俊臣就单独拿出裴行本的案卷,重新核实前面的罪行,上奏章说:“裴行本暗中做背逆国法之事,他状告张知謇和卢陵王谋反不切合实际,其罪应当斩首。”徐有功反驳他的奏章说:“来俊臣反对英明君主使罪臣再生的恩赐,使圣人以德治国之策受到削弱。做大臣的虽然应当疾恶如仇,但是事奉君主必须把顺从其美意放在首位。”裴行本终于得以免除死罪。
道州刺史李仁褒和他的弟弟榆次县令李长沙,又被唐奉一陷害,唐高宗在朝处理完政务之后私下里议论了一下李氏兄弟的吉凶祸福,打算审讯李氏,要诛杀他们,徐有功又坚决为他们争辨,不能奏效。秋官侍郎周兴参奏徐有功说:“我听说两汉的先例,贴近臣下蒙骗皇上的处以腰斩之刑,当面欺骗皇上的也斩;《礼》上又说:为罪民解释破坏法律的要杀。徐有功故意释放反叛的囚犯,他的罪行不能赦免,请皇上审查他的罪行。”武则天虽然没有答应拘押讯问徐有功,但到底还是因此事受牵连而被免去了官职。过了很久,朝廷又重新起用徐有功担任左台侍御史,武则天特地赞扬他跟其他大臣不同。当时远近的人听说徐有功被重新授予官职,都高兴地互相庆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越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陈胜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等诸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谴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为患。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功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③,称制④,与中国侔⑤。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 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 ③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④称制:自称皇帝。 ⑤侔:相等。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扰乱:扰攘、动乱
B.且番禺负山险 负:背靠
C.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 被:给予
D.财物赂遗闽越 遗: 遗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南越尉任嚣病且死 ②吾攻赵,旦暮且下
B.①待诸侯变,会病甚 ②会使者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C.①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
D.①岁余,高后崩,即罢兵 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称代前文的“秦为无道”
B.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 称代前文的“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
C.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王之 称代前文的“南越”
D.高后谴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 称代前文的“赵佗”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因素的一组是
①秦为无道,中国扰乱 ②恐盗兵侵地至此 ③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④颇有中原人相辅 ⑤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
⑵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
DDBAC⑴(赵佗)乘机(或“于是”)用刑法逐步诛杀秦朝设置的官员,(任)用自己的亲信(或“党羽”)做代理官员。 ⑵南越的气候(或“天气”)炎热潮湿,军中发生严重疫症,大军无法翻越山岭。
1(遗:给) 2(①副词“随即”;②连词“即使”) 3(指“防御外侵,自立国家的事”) 5(文中并无“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败数县而去”的是赵佗)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郡人,姓赵,在秦朝时被任命为南海郡龙川县的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重快死的时候,召见龙川县令赵佗,告诉他说:“秦朝的政治暴虐无道,天下人感到很痛苦,陈胜等人在他们所属的州郡各自组织军队,集合民众,龙争虎斗般地夺取天下,中原动乱,不知什么时候才会安定。我们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担心那些作乱的军队侵略到我们这里来,我想发动军队断绝我们和秦朝的通道,自我防备,以静待诸侯的变乱,恰好我的病这么重。况且番禺这个地方,后有险固的山塞可以依靠,前有南海横阻着,从东到西,有数千里之大,也有不少中原人在辅助,这也可以成为一州的主人,可以建立一个国家。郡中的官吏没有谁值得我和他商量,因此召见阁下,把我的心意告诉您。”就颁授任命的文书给赵佗,让他执行南海尉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立即传送檄文通知横浦等关隘的官吏说:“乱军就要到了,赶快断绝通道,集合军队,各自好好防守!” 乘机用刑法逐步诛杀秦朝设置的官员,用自己的亲信做代理官员。秦朝灭亡后,赵佗自己立为南越武王。汉高帝平定天下后,顾虑到中原百姓的劳苦,因此放弃对赵佗的征讨,不诛杀他。汉高帝十一年,派陆贾去立赵佗为南越王,与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节,要他集中百越的民心,和睦相处,不要成为中原南边的祸害。
高后时,官吏请求禁止对南越开设关市和出售铁器。赵佗说:“汉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节信物,现在高后听信臣子的谗言,故意分别汉朝和蛮夷的不同,这一定是长沙王的计谋,想要依赖中原消灭南越,兼做南越的君王,当作自己的功劳。”于是赵佗就尊称自己为南越武帝,派军队攻打长沙王的边邑,打败了好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去攻打南越。恰好南越的气候炎热潮湿,军中发生严重疫症,大军无法翻越山岭。一年后,高后驾崩,就罢兵回朝了。赵佗乘此机会便以他的兵力威服南越边界各小国,用财物讨好闽越各国的候王,使他们归附南越,领土从东到西有一万多方里之大。于是就乘坐天子的黄屋车,左边竖着天子的大纛,自称皇帝,一切规模制度都和中原相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①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性,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胁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改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②,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