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书中写到第一个与宝玉有性行为的是秦可卿(警幻仙子的妹妹),那么第二个有明确写的是谁?()

A:麝月 B:碧痕 C:秋纹 D:袭人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鸣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下列诗句描写的季候,若依春、夏、秋、冬时序排列,正确的排序是( )。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寒蝉聒梧桐,日夕长悲呜
③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④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下列每对诗句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柿叶翻红霜景秋 碧天如水倚红楼 B:青云未得平行去 梦到江南身旅羁 C:白沙翠竹江村暮 相送柴门月色新 D: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4.下列咏荷的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B: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C: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下列咏荷的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B: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C: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8.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4分)

9.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4分)

8.“倚”,“倚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9.细节:觅户钩(1分)

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3分)

诣红楼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 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②。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③。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

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立,富丽堂皇。

③户钩:开门的工具。

8.诗歌第二句中哪个字用得最妙?试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找出三、四句的细节描写,并分析其妙在何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倚”,“倚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流露出诗人对秋日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9.细节:觅户钩(2分)

妙处:诗人访友不遇,并不返回,而是反客为主,寻找开门的工具,看似唐突无理,实则无理而妙,可见诗人对竹子的喜爱,(2分)以及诗人对这里的熟悉、和主人相知之深。(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诣红楼寻广宣不遇留题 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赦,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错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注:①广宣:一位善诗的僧人与作者常有往来,诗酒唱和,过从甚密。②红楼:长安城东北角的安国寺内朱红色的大楼,巍然屹壹,富丽堂皇。③户钧:开门的工具。

(1)诗歌第二句中的“倚”字用的极妙,试简要赏析。(5分)

(2)诗人访发不遇,并不返回,反而反宾为主,设法开门,乍一看似乎不尽情理,仔细咀嚼,却又觉得合情合理,从这一细节中你读出怎样丰富的内涵?请简要分析。(6分)

(1)“倚”依偎之意湛蓝的天空如水洗过一般明净高远与红楼相依相偎(2分)运用拟人手法·传神描绘出红楼高耸入云的雄姿(2分)流露出诗人对秋蜀红楼景色的喜爱之情。(1分)

(2)①诗人对翠竹特别喜爱,对院中景物十分熟悉。②诗人与广宣相知之深连户钩放在哪都很清楚,更可以不避嫌疑地擅自开门入室。(每点3分。从其它角度阐释如果合情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张昪:南宋初人。②低亚:低垂。

8.词的上片“江山如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有怎样

的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请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6分)

8  天幕低垂,秋水浮空,天水相连,浑然一色,看不到尽头;(1分)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

烁的冷光交相辉映;(1分)蓼草获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1分)“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一句从自然界写到了人家,自然地引出下文。(2

9.诗人独倚层楼,面对清秋寒日缓缓西下,内心无限怅惘。(2 分)诗句融情于景,以景

结情,(2分)表达了诗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