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1934年出生,著名钢琴家。早年留学波兰,在国际艺术舞台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著名学者和文学翻译家傅雷之子。

①采访之前听很多人谈到过您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见面后,您给我的感觉却很随和平易。

不是我不喜欢讲话,而是太喜欢讲话。我工作很多,很吝啬时间,但一问我问题,我感兴趣就忍不住回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②昨天我看到了一个细节:您在演出前还仔细地看了一遍乐谱。

昨天我弹的第一个作品是最近才学的,所以有点儿紧张。不过,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我经常在上台以前看看谱,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尝试去实现。

③刚才听到您说紧张,如果这个词是说小孩应考,倒好理解,但用在您身上……

紧张是来自我对作曲家的责任感。对我来说,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shèng jīng 》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zōng jiāo 。

④不过很多人对您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音乐,而是被傅雷先生耳提面命。很多人了解您,都是通过《傅雷家书》。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因为一翻家书,我就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可是《家书》里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⑤那么,父亲真正启发您的是什么呢?

《家书》中,我喜欢爸爸讲艺术讲人生。譬如,“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最后做钢琴家”。比如他讲“孤独”的那段,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⑥《家书》也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质朴感情:傅雷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却不断提醒您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

这里不完全仅是关心,还讲在美学上能入能出,达到感情和理智的平衡。不能做音乐的奴隶。

⑦您父亲说过,与其做个不上不下的艺术家,不如做个好的木匠。您那时非常勤奋地练琴,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我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家,不过是爱音乐而已。我和很多参加比赛的青年钢琴家谈话,觉得他们虽然有些人很有才能,但还是有点急功近利,希望马上就得第一。实际上全世界每年几千个第一,就算得了也不一定能成名,开过十几场音乐会也许就消失了。所以我总是跟他们说:音乐是一种zōng jiāo ,真是爱音乐的话,你在音乐上的满足感应该是音乐本身。

⑧您的东方气质非常浓烈,而您所选择的钢琴则是西方乐器,所弹奏的也是西方的音乐作品。您怎么在两者之间平衡?

我从没有觉得要在西方音乐里硬加一些中国的成分,假如有,那是因为我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身上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烙印。有很多欧洲音乐界的朋友都说,只有一个中国人才会这么理解音乐。我从小热爱李后主和李白的浪漫,也很喜欢陶渊明。性格上我最接近的是肖邦,我也在《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它代表着中国最需要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宣扬了个性解放。

⑨我记得您和您父亲都强调艺术所能表现出来的“华”,那么您在演奏中怎么传达这种“华”?

“华”无法具体分析解释。我第一次面对某个作品,必须得有强烈的感受,才能作出分析。但经过一个阶段,我会一时找不到那种直觉,这是最艰难的时候。

这就是艺术的升华:一定要有强烈的感受,一定要有很冷静的分析;最后一定要忘我,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我不敢说我已经达到某种境界,但我一辈子都在那条路上追求,自然而然的。这就是一个中国文化人的气质。

⑩刚才您谈到割不断的中国气质,您长时间地在异乡漂泊,那么祖国或者家国,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想文化的成分远过于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我来讲,祖国是土地、文化、人民,她融入了我的血液和梦。

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

(2)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2.傅聪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在访谈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作为艺术家的大师风范,纵观全文,这种风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次访谈提问有什么特点?

4.文中说,“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又说“音乐是一种zōng jiāo ,真是爱音乐的话,你在音乐上的满足感应该是音乐本身”。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53:56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山东省烟台市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1934年出生,著名钢琴家。早年留学波兰,在国际艺术舞台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著名学者和文学翻译家傅雷之子。

①采访之前听很多人谈到过您脾气很倔,不轻易接受采访。见面后,您给我的感觉却很随和平易。

不是我不喜欢讲话,而是太喜欢讲话。我工作很多,很吝啬时间,但一问我问题,我感兴趣就忍不住回答,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②昨天我看到了一个细节:您在演出前还仔细地看了一遍乐谱。

昨天我弹的第一个作品是最近才学的,所以有点儿紧张。不过,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我经常在上台以前看看谱,发现很多以前没有看到的东西,然后尝试去实现。

③刚才听到您说紧张,如果这个词是说小孩应考,倒好理解,但用在您身上……

紧张是来自我对作曲家的责任感。对我来说,作曲家的每一个愿望都在他的曲子里表达出来,就像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对待《shèng jīng 》一样,或者可以说音乐就是他的zōng jiāo 。

④不过很多人对您印象最深的往往不是音乐,而是被傅雷先生耳提面命。很多人了解您,都是通过《傅雷家书》。

凭良心说,《家书》我很少看。因为一翻家书,我就不能自持,就整天若有所思,很难再工作下去。可是《家书》里的话都已经刻在我心里很深很深。

⑤那么,父亲真正启发您的是什么呢?

《家书》中,我喜欢爸爸讲艺术讲人生。譬如,“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最后做钢琴家”。比如他讲“孤独”的那段,我永远忘不了:孩子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⑥《家书》也体现了一位父亲的质朴感情:傅雷先生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却不断提醒您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

这里不完全仅是关心,还讲在美学上能入能出,达到感情和理智的平衡。不能做音乐的奴隶。

⑦您父亲说过,与其做个不上不下的艺术家,不如做个好的木匠。您那时非常勤奋地练琴,是不是也有这方面的顾虑呢?

我从没有想过要做什么家,不过是爱音乐而已。我和很多参加比赛的青年钢琴家谈话,觉得他们虽然有些人很有才能,但还是有点急功近利,希望马上就得第一。实际上全世界每年几千个第一,就算得了也不一定能成名,开过十几场音乐会也许就消失了。所以我总是跟他们说:音乐是一种zōng jiāo ,真是爱音乐的话,你在音乐上的满足感应该是音乐本身。

⑧您的东方气质非常浓烈,而您所选择的钢琴则是西方乐器,所弹奏的也是西方的音乐作品。您怎么在两者之间平衡?

我从没有觉得要在西方音乐里硬加一些中国的成分,假如有,那是因为我流的是中国人的血,身上有很多中国文化的烙印。有很多欧洲音乐界的朋友都说,只有一个中国人才会这么理解音乐。我从小热爱李后主和李白的浪漫,也很喜欢陶渊明。性格上我最接近的是肖邦,我也在《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里找到了共鸣,它代表着中国最需要的一种理想主义的精神,宣扬了个性解放。

⑨我记得您和您父亲都强调艺术所能表现出来的“华”,那么您在演奏中怎么传达这种“华”?

“华”无法具体分析解释。我第一次面对某个作品,必须得有强烈的感受,才能作出分析。但经过一个阶段,我会一时找不到那种直觉,这是最艰难的时候。

这就是艺术的升华:一定要有强烈的感受,一定要有很冷静的分析;最后一定要忘我,才能达到那种境界。我不敢说我已经达到某种境界,但我一辈子都在那条路上追求,自然而然的。这就是一个中国文化人的气质。

⑩刚才您谈到割不断的中国气质,您长时间地在异乡漂泊,那么祖国或者家国,对您而言意味着什么?

我想文化的成分远过于一般的风俗习惯。对我来讲,祖国是土地、文化、人民,她融入了我的血液和梦。

1.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即使是弹了一万遍的作品,对于我也永远是新的。

(2)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一个世界!

2.傅聪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享有“钢琴诗人”的美誉,在访谈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作为艺术家的大师风范,纵观全文,这种风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次访谈提问有什么特点?

4.文中说,“不要在音乐中投入太多情感,要注意音乐和生活的平衡”,又说“音乐是一种zōng jiāo ,真是爱音乐的话,你在音乐上的满足感应该是音乐本身”。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访钢琴演奏家傅聪  傅聪,1934年出生,著名钢琴家。早年留学波兰,在国际艺术舞台享有“钢琴诗人”的美名。著名学者和文学翻

本题关键词:聪慧冲剂(原名:聪慧精),琴面昂,傅青,傅青主,工字钢截面梁,爱琴文化,相傅之官,工字钢,工字形钢截面梁,伦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