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至5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有都柱 都:大B.施关发机 关:枢纽、关键
C.皆共目之 目:眼睛 D.出为河间相 出:离开(朝廷)
2.选出各项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以精铜铸成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验之以事,合契若神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覆盖周密无际B.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D.衡下车,治威严
4.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段着重介绍了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详尽记述了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内容。
B.第一段用“似酒尊”形象地描写了地动仪的形状,用“合契若神”的夸张语言表现以仪器的准确无误,平实中透出情致。
C.后两段主要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整治法度收拿奸党一事虽笔墨寥寥却写出了一位为政果敢,不畏权贵的官员形象。
D.文段按时间顺序表现了张衡善机巧、善理政的特点,主要从自然科学和文学两方面突出了张衡的杰出才华。
5.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文:
(2)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文:
1、C (递眼色)
2、D(D是连词,表目的,其他三项均为介词,译为“用”)
3.C(均为骄横奢侈;A古为“四周严密”,今为“周到而细密”;B古“方向”,今“指相对的或并列的人或事物中的一方或一部分”;D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4、D(应为“主要是从自然科学和政治等方面”)
5、(1)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2)(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治清明(或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1至5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髡钳季布,衣褐衣,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因谓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②吕后,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至,留邸一月,见罢。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楚人曹丘生,辩士,事贵人赵同等,与窦长君善。季布闻之,寄书谏窦长君曰:“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及曹丘生归,欲得书请季布。窦长君曰:“季将军不悦足下,足下无往。”固请书,遂行。曹丘至,即揖季布曰:“楚人谚曰‘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足下何以得此声于梁楚间哉?且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何足下拒仆之深也!”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①为气任侠:任性使气而见义勇为。②嫚(màn):用言辞轻侮。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布匿濮阳周氏 匿:隐瞒。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C.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拜:授官。
D.诸将皆阿吕后意 阿:迎合。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困于平城 而君幸于赵王。
B.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C.乃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何以汝为见?
3.以下六句话分为四组,全都表现季布“任性使气”的一组是 ( )
①季布为项籍用,职耳。 ②樊哙可斩也!
③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 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⑤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⑥季布乃大悦,引入为上客。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季布本为项籍旧将,打仗时屡次陷汉王于困境。项羽灭后,汉高祖悬赏缉捕季布,鲁人朱家通过汝阴侯滕公劝说高祖,季布才最终得到赦免。
B.汉惠帝时,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极为气愤,樊哙表示要率军痛击匈奴。季布援引历史故事,认为贸然出兵难以取胜,说服吕后收回成命。
C.汉文帝时,有人称赞季布贤能,文帝想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季布到京后,在住所滞留一个月,拟议却未见实行,季布说起此事,文帝无言以对。
D.曹丘有口才,他听说季布不喜欢自己,仍然坚持前往拜访。见面时,他热情地赞扬季布,尽力与之联络感情,终于使季布改变看法而善待自己。
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
译文:
(2)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译文:
1、A 匿:躲藏。
2、C、均为动词,到;/A、介词,在;介词,表被动;B、介词,凭借;介词,把;D、介词,向;语气助词。
3、D ①是朱家的话,是说季布忠于职守。③是讲高祖之事,非季布行为。④是季布叙述自己被召的原因。
4、B “说服吕后收回成命”错,提出出击匈奴的是樊哙,太后只是召诸将商议匈奴单于写信之事,并未做出决定。
5、(1)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2)您因为一人的赞美而召用我,一人的诽谤而赶走我,我担心天下有识之士听说这事后,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始终,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报任安书》)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窃不逊 窃:谦辞,私下
B.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
C.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会:恰逢,正好
D.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责任
2.与“难为俗人言也”中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为外人道也B.重为乡党所笑
C.为十表,本纪十二D.故士有画地为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记叙司马迁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介绍了《史记》的编写体例、所记事件起止年代等。
B.“就极刑而无愠色”“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两句话,是司马迁为创作《史记》不惜忍辱求生、隐忍苟活的心志表白。
C.司马迁的创作目的,是要将《史记》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的鸿篇巨制。
D.“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这句话透露出司马迁对任安不能理解自己的选择,还请自己“推贤进士”的不满。
1.D 2.A 3.D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予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手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司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备:完备,周到。
B.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曾:曾经。
C.晋鄙嚄唶宿将 宿:旧,老。
D.请数公子行日 数:计算。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
B.①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C.①无他端,而欲赴秦军 ②公子往而臣不送
D.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如姬之欲为公子死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利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记述的是魏公子夺晋鄙军、却秦救赵一事,突出地表现了信陵君的急人之困和侯赢的足智多谋。
B.选文在着力刻画信陵君形象的同时,也以点睛之笔,描绘了侯生、朱亥、如姬、晋鄙等生动形象。
C.选文生动详细地描述了信陵君微秦兵救赵国的战争过程,表现出了信陵君卓越的军事才能。
D.侯赢设奇计帮助信陵君从窘境解脱,自己却陷入“自刭”的绝境中。侯赢用“自刭”的行动表明对信陵科的忠义,更可见信陵君之“得士”。
1.B (曾,竟然)
2.C (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A项,①用来……的;②表原因。B项,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指示代词,这。D项,①介词,表被动;②介词,为。)
3.C (“详细地描述了……战争过程”不合文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也。先主定蜀,太守李严命为功曹。严欲徒郡治舍,洪固谏不听,遂辞功曹,请退。严欲荐洪于州,为部蜀从事。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从事皆办,遂使即真。
先主既称尊号,征吴不克,还住永安。汉嘉太守黄元素为诸葛亮所不善,闻先主疾病,惧有后患,举郡反,烧临邛城。时亮东行省疾,成都单虚,是以元益无所惮。洪即启太子,遣其亲兵,使将军陈曶、郑绰讨元。众议以为元若不能围成都,当由越侮据南中,洪曰:“元素言凶暴,无他恩信,何能办此?不过乘水东下,冀主上平安,面缚归死;如其有异,奔吴求活耳。敕曶、绰但于南安峡口遮,即便得矣。”曶、绰承洪言,果生获元。
五年,丞相亮北往汉中,欲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洪何如?洪对曰:“裔天资明察,长于治剧,才诚堪之,然性不公平,恐不可专任,不如留向朗。朗情伪差少,裔随从目下,效其器能,于事两善。”初,裔少与洪亲善,裔流放在吴,洪临裔郡,裔子郁给郡吏,微过受罚,不特原假。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与洪情好有损。及洪见亮出,至裔许,具说所言。裔答洪曰:“公留我了矣,明府不能止。”时人或疑洪意自欲作长史,或疑洪知裔自嫌,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后裔与司盐校尉岑述①不和,至于忿恨。亮与裔书曰:“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后流迸南海,相为悲叹,寝不安席;及其来还,委付大任,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石交之道,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犹不相谢也,况吾但委意于元俭,而君不能忍邪?”论者由是明洪无私。
《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①岑述:字元俭。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 表:上表
B.才诚堪之 堪:胜任
C.不愿裔处要职,典后事也 典:掌管
D.同奖王室,自以为与君古之石交也 奖:状得褒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汉中则益州咽喉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B.牧曶、绰但于南交道口遮 不拘于时,学于余
C.裔后还闻之,深以为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举仇以相益,割骨肉以相明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洪竭力劝谏太守李严,不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李严不听,杨洪于是请求辞职。之后李严义想推荐杨洪做蜀郡从事。
B.汉嘉太守黄元举郡反叛,攻成都不克,占据南中,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人将在南安峡口设伏,生擒黄元。
C.杨洪少年时与张裔关系亲密,但张裔之子犯小错,杨洪也并不特别宽容他,张裔返蜀后,对这件事耿耿于怀。
D.诸葛亮欲用张裔为长史,杨洪表示不赞同,别人猜疑是杨洪怕张裔身居要职对己不利,最后这些人终于明白杨洪是正直无私的。
1.D (奖:辅助)
2.D (A、是;连词,就。B、在;向。C、代词,这件事;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词与补语之间,可译为“得”。D、连词,来)
3.B (“围成都”,“据南中”,只是众人推断,并未成为事实)
译文:
杨洪,字季休,犍为武阳人。先主定蜀后,犍为太守李严任杨洪为功曹。李严要搬迁郡府建制房舍,杨洪竭力进谏劝阻。李严不听,杨洪就辞去功曹,请求退职.(之后)李严又想推荐杨洪到州府做事,任蜀郡从事。先主争夺汉中时,写急信要求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向杨洪询问此事,扬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之要地,存亡之关键,若无汉中也就无蜀地,魏军屯兵汉中,这是家门口的祸害。现在争夺汉中之事,男子应参战,女子应运粮,发兵还有什么犹豫呢”。当时蜀郡太守法正跟随刘备北行,诸葛亮于是上表让杨洪代理蜀郡太守。他在代理期间,把各项事务都办理得很好,于是变代理为正式职务。
先主刘备称帝号后,征讨东吴没有获胜,退驻永安。汉嘉太守黄元一向不被诸葛亮重用,听说先主得了重病,唯恐时局有变而对自己不利,便带领全郡反叛,火烧临邛(qióng)城。当时,诸葛亮正东往永安探望先主,成都朝廷势单力薄,黄元因此更加肆元忌惮。杨洪立即启奏太子刘禅,请求派遣皇室亲兵,让将军陈曶(hū)、郑绰率军讨伐黄元。众官员议论此事时,都认为黄元如果为自己没有能力围攻成都,就会经由越侮占据南中地区。杨洪说:“黄元一向性情凶暴,毫无恩信,不得人心,怎么能占据南中呢?他只能借口希望主上病体安康,愿意赴永安投降请罪,乘水东下,这样一旦有变异,就投奔吴国求条活路罢了。告诉陈智、郑绰二位将军,只要在南安峡口埋伏拦击,就定会抓住黄元。”陈留、郑绰按杨洪的吩咐办,果然活捉了黄元。
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丞相诸葛亮北驻汉中,想用张裔为留府长史,问扬洪怎么样。杨洪回答;“张裔天赋聪明,思想敏锐,善于处理繁重复杂的事务,其才能确实可以胜任留府长史;然而他的品性不够公正无私,恐怕不能主事,不能独当一面。我以为不如留用向朗为长史。向朗比较忠诚正直,张裔协从他工作;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对国事、对他们二人都有益处。”当初,张裔在少年时与杨洪关系亲密。张裔流放在东吴时,杨洪到张裔原来所在的郡府任职。张裔的儿子张郁在供给群吏方面,曾因一点小过失受到杨洪的处罚,杨洪并不徇私情而特别宽容他。张裔从东吴返回蜀汉后听说这件事,便耿耿于怀,与杨洪的友情就不如以前了。到诸葛亮出成都赴汉中后,杨洪来到张裔府第,把他对诸葛亮所说的话全都告诉了张裔。张裔回答说:“丞相已决定留我任长史,杨都守您再说也无用了。”当时,有人猜疑杨洪是想自己任留府长史,有人猜疑是扬洪知道张裔与自己有嫌隙,因而不愿让张裔身居要职,来掌管留守后方的大事。后来,张裔与司盐较尉岑述不和,以至于积怨成恨。诸葛亮写信给张裔说:“你从前在野外被打败,我为此费尽心机,食不知味;后来你被绑送东吴流离他乡,我为此悲伤叹惋,寝不安席;到你终于返回蜀汉,交付于你重大责任,—起辅助朝廷王室,我自以为与你已是古人所说的‘石交’了。石交之道,就是为了朋友的利益而举荐自己的仇人,为了表明心志而割下自己的骨肉,都决不会犹豫推辞的。更何况岑述是我所信任的人,你怎么就不能容忍他呢?”原来议论猜疑杨洪的那些人,也明白了杨洪对张裔任长史的态度是无私的。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成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们之所以离开我们的亲属来侍奉您,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的品德啊。
(2)公子屡次前去拜访他,朱亥有意地不答谢,公子觉得他很奇怪。
(3)三个等级的马比赛完毕,结果田忌一场不胜而胜两场,终于赢得齐王的千金。由此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4)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况且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
(3)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景: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让:
(1)扶助 (2)怎么 (3)影,日光 (4)谦让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以”的意思。
(1)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以:
(2)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以:
(3)以吾一日长乎尔 以:
(4)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以:
(1)在 (2)用 (3)因为 (4)做、用
从句式看,下面不属倒装句的一项是
A: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 B:不吾知也 C:浴于沂,风于舞雩 D:惟利是图
阅读课内文言文,回答文后1-3题。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①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使负栋之柱,多子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女,钉头磷磷,多余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D.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杳不知其所之也 ②顷之,持一象笏至
B.①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②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①秦爱纷奢人,人亦念其家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3.选文划线②句中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比较对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1.C(A可怜:古义为“可惜”;B地方:古义为“地方方圆”; D童子:古义为“少年,不到20岁的人”)
2.B(B项两个“如”都是“好像”的意思。A项“之”:到:助词。C项“其”:他们的;一定,祈使语气。D项“于”:比;在。)
3.一方面是突出了阿房宫中的奢靡的生活,一方面是突山了老百姓的辛苦的劳作,两相对比,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