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文言虚词“以”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介词,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B: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C:遂许先帝以驱驰。(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可译作“把”“拿”、“用”等。) 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示结果,可译作“以至”‘“因而”。)
反义词数量很多,其中有()
A:表示性质状态的 B:表示动作行为的 C:表示事物名称的 D:有表示方位、处所、时间的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面,和它们组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对象等的词。
A:时间、地点 B:方位、时间 C:方向、时间 D:经纬度
将已经编码的符号表象转译为相应的行为是( )。
A:动作再现过程 动机过程 B:注意过程 C:保持过程
下列各项中对“则”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A:①主谓之间,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 B:②连词,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是”、“然而” C:③连词,假设,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 D:④连词,表承接,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或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畅游书海以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①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②权贵交,以③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④”之叹。
A:①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 B:①介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 C:②连词,表界限或范围 D:③被发现。
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A:①名词,可译为原因 B:②介词,把 C:③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馺其他,可译为凭借 D:④介词,可译为把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一二。其①是耶,其非耶?其②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③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④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A:连词,表示选择关系,可译为是……还是 B: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C:助词,补足音节,可译为不译 D:代词,可译为他们
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吾其④与之.”焉敢如此?
A:代词,可译为他 B:代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可译为他 C: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 D:副词,表示肯定语气,可译为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