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秦王恐其破壁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与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其”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皆出于此乎?      B: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C:秦王恐其破璧。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A: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乎? B: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C: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D: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现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料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

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与“卒廷见相如”相同的一项是

A. 舍相如广成传。

B. 乃使其从者衣褐。

C. 间至赵矣。

D. 毕礼而归之。

11.B

12.C

【解析】

11.试题分析:B.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 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用、因为。C.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于是、趁此。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召见、被动句式的标志。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2.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和C选项是名词作状语。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蔓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壁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壁,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壁,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表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巨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1”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互乃其丛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日:“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日:“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上奏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厉

C.引赵使者蔺相如       引:引见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蔺相如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 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⑤乃使其从者农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料到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赵国实际上不能得到。

B.蔺相如指出秦国自秦穆公以来二十多位国君,没有一个人坚守契约。

C.秦王召有司察看地图,指明从此以后十五座城划归赵国。

D.蔺相如请求受汤镬之刑,秦王自知理亏,权衡再三,没有杀他。 、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A奏:进献B严:尊重C引:延请)

【小题2】B(②④说明蔺相如勇敢) 

【小题3】C(“从此以后”不对,应为“从这到那”)

秦王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高兴极了,把璧递给宫中美人以及左右侍从们看,大家高呼万岁。蔺相如看出秦王没有把城池抵偿给赵国的意思,就走上前去说:“这宝玉有点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蔺相如于是握着璧后退几步,靠殿柱站着,气得头发都要竖起来了,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所有的大臣来商议,都说:‘秦王贪婪,仗着他势力强,用空话来诈取宝玉,那些说要交换的城池恐怕得不到手。’商量不打算给秦国和氏璧。我以为普通人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大国呢?而且为了一块宝玉的缘故惹得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不好。于是赵王就斋戒了五天,派我来献和氏璧,在朝廷上亲自拜送了国书。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现在我来了,大王只在一般的宫殿上接见我,态度十分傲慢;得到了宝玉,把它传给美人看,用来戏弄我。我看大王没有诚意把城池交给赵王,所以我又把宝玉取回。您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脑袋今天就与和氏璧一齐在柱子上碰个粉碎!”

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斜瞅着廷柱,准备拿它去撞击廷柱。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坚决地请他不要这样做,同时召来管版图的官吏察看地图,指着从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池划归赵国。

蔺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这种欺诈手段,假装划给赵国城池,其实不能到手,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所公认地宝玉,赵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献它出来。他送宝玉的时候曾斋戒了五天,现在大王也应当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设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玉。”秦王估量了一下,知道终究不能强夺,就答应斋戒五天,安置蔺相如住在广成宾馆里。

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怀里藏着宝玉,抄小路逃走,把宝玉送回赵国。

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朝廷上设了有九个迎宾赞礼官吏的在典,引见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到来,对秦王说:“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个国君,从来没有坚守信约的。我实在怕受大王的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宝玉抄小路回赵国去了。再说秦国强,赵国弱,大王派一个使者到赵国去,赵国马上就把宝玉送来。现在以秦国的强盛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赵国哪敢留着宝玉不给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了大王应得死罪,我愿意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大臣们仔细商量这件事。”

秦王和群臣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气得发出惊呼的声音。左右的人想把相如拉出去(处死),秦王就说:“现在杀死相如,还是得不到宝玉,反而断绝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就此好好地招待他,让他回赵国去。赵王难道会因一块宝玉的缘故欺骗秦国吗?”终于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举行仪式后送他回国。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秦王恐其破壁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B


解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秦王恐其破壁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B


解析: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 秦王恐其破壁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D.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群臣固且请立赵后

B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