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象祠记
(明)王守仁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禋祀焉,举而不敢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①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至,入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②乂③,不格奸”,“瞽瞍④亦允若”。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注释】①有鼻,地名,曾有象祠,毁于唐。②烝烝,上进的样子。③乂,治理。④瞽瞍,舜父名。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咸神而祠之 咸:全,都
B.斯祠之肇也 肇:创建
C.克谐以孝 克:能够
D.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 信:相信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其下诸苗夷之居者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①毁之乎,其新之也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①皆尊奉而禋祀焉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D.①吾将以表于世 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本文从贵州苗民为象立祠祭祀谈起,认为象之所以被苗民纪念,是因为他在圣人的感化下能弃恶扬善的缘故。
B.象祠是特为祭祀舜的弟弟象所建的庙堂,作者认为,对舜是可以修祠纪念的,但对象的祭祀却可存有异议。
C.作者认为象受到祭祀的原因:一是舜德深入人心,百姓爱屋及乌;二是舜在后期受到了象德的感化,有德政于世。
D.本文在为象祠作记时,还阐述了“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这一观点,意在告诉人们,对有错误的人应该采取宽容的态度。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短句。
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祀者为舜非为象也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
(2)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
(3)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