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令杀朱公子 论:讨论 B:复从北方来言曰 传:古代驿站的车马 C:君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但,只管 D: 吾自张卿相燕而不肯行 请:告诉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羞,不忍为之下 ② 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 B:①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②臣所以去亲威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C:①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②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D:①每出约束,必称神师C.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乃先请,为儿所卖,误。 B:乃辞谢,请,召有司案图。 C:赵武啼泣顿首,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 D:蔺相如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竟”的含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王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A:及索,儿无声。 B:郅都死不近雁门。 C:窦太后乃中都以汉法。 D:骞从月氏至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的含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信与张耳兵数万。

A:孙膑刑徒阴见,说齐使。 B: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约车骑百余乘,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今既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

下面对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于是乃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②武安君挫强楚 ③齐军既已过而西矣Y.④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其材 ⑤齐将田忌善而待之 ⑥左右欲相如⑦今遣少子,未必能中子也 ⑧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芒卯

A:①⑦⑧/ ②⑤/ ③⑥ /④ B:①⑦/ ②③ /④⑤ /⑥⑧ C:① /②③⑤/ ④⑥/ ⑦⑧ D:①⑧ /②⑤ /③④⑥/ ⑦

对下面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小人哉程婴 ②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③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④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⑤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 ⑥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⑦以其私赍献遗楚国贵人用事者 ⑧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 ⑨梁客新垣衍安在 ⑩此五霸之伐也

A:①⑤⑨/ ②⑩/ ③④⑦ /⑤⑧ /⑥ B:①④⑤/ ② /③④⑥/ ⑦⑧/ ⑨ /⑩ C:①⑤/ ②/ ③⑦/ ④ /⑥⑧ /⑨ /⑩ D:①⑩ /②/ ③⑦ /④⑧ /⑤⑥⑨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选自《陈情表》)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以险 衅:罪过

B.慈父见 背:背离、抛弃

C.既无叔伯,鲜兄弟 终:也

D.而刘夙疾病 婴:婴儿

2.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翻译】: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翻译】:

1、D

2、

(1)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2)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1~4题。

苏则字文师,扶风武功人也。少以学行闻,举孝廉茂才,公府,皆不就。起家为酒泉太守,转安定、武都,所在有威名。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定下辩诸氏,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后,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日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由是归附者日多。

征拜侍中,与董昭同僚。昭常枕则膝卧,推下之,曰:“苏则之膝,非佞人之枕也。”初,则及临淄侯植闻魏氏代汉,皆发服悲哭,文帝闻植如此,而不闻则也。帝在洛阳,尝从容言曰:“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则谓为见问,须髯悉张,欲正论以对。侍中傅巽掐则日:“不谓卿也。”于是乃止。文帝问则日:“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贵也。”帝默然。后则从行猎,槎桎[注]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 闻 古 之 圣 王 不 以 禽 兽 害 人 今 陛 下 方 隆 唐 尧 之 化而 以 猎 戏 多 杀群 吏 愚 臣 以 为 不 可 敢 以 死 请 ”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黄初四年,左迁东平相。未至,道病薨,谥曰刚侯。

(选自《三国志》)

  [注]槎桎(chá zhì):拦截野兽的围栏。

1.对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学行闻 学行:学问品行。

B.公府,皆不就 辟:躲避。

C.求而得之,不贵也 足:值得。

D.德流沙漠 沙漠:指西域。

2.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则年轻时曾谢绝了朝廷的征召,后来由平民出任酒泉太守,几经调任,所在之处都传颂他的威名。

B.苏则很有管理才能,他体恤百姓,安抚异族,赏罚分明。他还亲自教导百姓耕种,使他们丰衣足食,颇有政绩。

C.苏则反对魏氏废汉自立,面对魏文帝的指责,他非常紧张,想用正当的理由辩解,后被别人阻止。

D.苏则为人正直,无论对朝臣还是对帝王,他都表现出鲜明的爱憎。因而,他的谥号为刚侯。

3.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

【翻译】:

(2)吾应天而禅,而闻有哭者,何也?。

【翻译】:

4.用“/”为文段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臣 闻 古 之 圣 王不 以 禽 兽 害 人 今 陛 下 方 隆 唐 尧 之 化 而 以 猎 戏 多 杀 群 吏 愚 臣 以 为 不 可 敢 以 死 请

1、B

2、C

3、

(1)有违犯的立即处罚,对听从教化的一定奖赏。

(2)我顺应天命接受禅让,却听说有人哭,为什么呢?

4、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a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举酒客,诵明月之诗

B.孝文帝之 是也,人常疑之。

C.贾生尽之对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之声义

D.上感鬼神事 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贾谊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③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 ④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⑤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⑥为赋以吊屈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但遭到朝中绛、灌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

1、C(都是介词“替”。A连缀,写;致意,引申为“劝酒”。B通“悦”,喜欢;说法。D因为;依照,凭借)

2、A(排除⑤⑥)

3、B(“奉命制定”错误,根据原文,他只是修订各项法令的提议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