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短语或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活用方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衣锦还乡 ②公始常欲奇此女 ③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④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⑤沛公引兵西 ⑥宁许以负秦曲 ⑦星罗棋布 ⑧沛公然其计 ⑨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⑩陆行乘车
A:①⑦⑩/ ②③/ ④⑥⑧/ ⑤⑨ B:①⑤⑨/ ②⑥/ ③④⑧/ ⑦⑩ C:①⑩/ ②③④/ ⑤⑦/ ⑥⑧⑨ D:①⑤/ ②③④/ ⑥⑧⑨/ ⑦⑩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使……明白,知道 B: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祭祀 C: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 D: 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 认为……正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图穷而匕首见 B:吾其还也 君知其难也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皆白衣冠以送之 D:为击破沛公军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张良是时从沛公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B: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从善如流 C:樊哙从良坐 弟走从军阿姨死 D: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
选出翻译不恰当的一项:( )
A: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B: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项羽怨恨怀王当初不肯下令他和沛公一起西进入关,却派他到北边去救赵,结果没能率先入关,落在了别人之后。 C: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军队离去以后,在陡壁上架起的栈道就全部烧掉,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到达南郑时,部将和士兵有许多人在中途逃跑回去了,士兵们都唱着歌,想东归回乡。 D: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为王,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分明是流放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①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②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案堵”:安居,“案”通“安” ; ②“徵”:即“征”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B.沛公然其计 然:认为……是对的
C.沛公又让不受 让:责备,责怪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 内:通“纳”,接纳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3分)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11.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C.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D.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12.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3分)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3分)
9.C
10.D
11.D
12.(1)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犒劳士兵。(持、飨各1分,句意1分)
(2)沛公带了一百多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拜见项羽,向他道歉。(从、谢各1分,句意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可以知道“沛公又让不受”的意思是“沛公又辞让而不接受”,因此,“让”的意思是“辞让、谦让”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连词,表递进;副词,将要。B介词,和;动词,给。C项,连词,因为;介词,把。D项,动词,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是在曹无伤报告之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持”是“拿着”的意思,“飨”是“犒劳”的意思。(2)“从”是使动用法,可翻译为“带领”,“谢”是“道歉”的意思。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史记·高祖本纪》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沛公又让不受 推让 B.无内诸侯军 通“纳”
C.会项伯欲活张良 适逢 D.沛公然其计 这样
下列加点词意思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系颈以组 戒奢以俭
B.且吾所以还军霸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项羽乃止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夜驰之沛公军 先入关者王之
对这段文字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刘邦接受子婴投降后本想在秦王宫廷中休息,在张良、樊哙的劝阻下,才封闭宫室,还军霸上。
B.刘邦入关中后,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赢得了百姓的信任,都希望刘邦能做关中王。
C.项羽到函谷关时,关门紧闭,最后是用武力攻克了函谷关,才进入了关中。
D.文中对鸿门宴一事,只用片言只语带过,因为对于刘邦而言并非光彩之事,所以在《高祖本纪》中不便详叙。
【小题1】D 然:认为正确、同意
【小题1】C A.用\动词,行 B.表原因\用来…… C.才\才 D.到\代词
【小题1】D 主要原因是《项羽本纪》中已有详尽叙述,此处不必再重复一遍,而非光彩不光彩。
译文: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 ,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使他不至于与沛公一起送死,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道理,项羽这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5.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组:羁押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属: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 苦:以……为痛苦
D.沛公然其计 然:同意
6.下列划线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3分)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8.课内文言文翻译(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5.A
6.C
7.
(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2)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请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想杀刘邦的念头。
8.
(1)越过别的国家去把远处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境,您知道它的难度啊。怎么能够用灭亡郑国来增加邻国的实力呢?
(2)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的盗贼进入和意外的发生。
【解析】
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绳:名词,丝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6.
试题分析:C项中的两个“之”都是动词,去,到,往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一、古代诗文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一)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史记·高祖本纪》)
(二)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然其计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对
B.会项伯欲活张良 动词使动用法,救活
C.头发上指 名词作状语,向上
D.故遣将守关者 故意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以文谕项羽 副词,趁机
B.驱之鸿门 代词,他
C.立而饮之 连词,表修饰;着
D.臣死且不避 副词,尚且
3.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3分)
A.沛公从百馀骑 樊哙从良坐
B.沛公欲王关中 窃为大王不取也
C.项羽果率诸侯兵西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
D.无内诸侯军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3分)
A.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B.沛公然其计 樊哙侧其盾以撞
C.令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 以待大王来
5.下列为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C.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D.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6.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10分)
(1)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5分)
(2)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5分)
1.D特意
2.B动词,去、往
3.D(A使……跟从/挨着B动词,称王/名词,大王C动词,向西进军/名词作状语,向西D通“纳”,接纳)
4.B(A代词,他/助词,的B代词,他的C动词,做/动词认为D连词,因/连词,来)
5.D(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6.(1)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5分,“击”、“飨”、“旦日”各1分,句子通顺2分)
(2)沛公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您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害有功劳的人。(5分,补出主语“沛公”、“细说”、“诛”各1分,句子通顺2分)
参考译文: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可是关门闭着。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野与吾书 ②而读书者与之 ③沛公然其计,从之 ④予不能然也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