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9—11题。(9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9、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3分)

今 君 与 廉 颇 同 列 廉 君 宣 恶 言 而 君 畏 匿 之 恐 惧 殊 甚。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辩

B. 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 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11、结合这段文字,说说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有什么优秀品质。(3分)

9、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3分。评分说明:对1处1分。)

10、C(3分)(评分说明:孰:哪一个、谁。)

11、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廉颇:他知错能改。(评分说明:一个人的品质1.5分,共3分。)

【课外文言文训练参考答案】负荆请罪

【题解】负荆请罪,成语,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给予自己严厉责罚。负荆请罪的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述了战国时代赵国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称为将相和。

【原文呈现】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舍人纷纷议论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原文翻译】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由宾客带引,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是如此的宽厚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为生死与共的好友。

1.com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5.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

www.xkb1.com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徒吾两人在也”一致的是( B   )

5.翻译句子。6分

(1)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6.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口舌:能言善变

B.臣所以亲戚而事君者 去:离开

C.公之视廉将军与秦王 孰:熟悉

D.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鄙贱:见识浅薄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译文: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5.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

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与“徒吾两人在也”一致的是( B   )

5.翻译句子。6分

(1)过了些时候,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掉转车子避开他。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答: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把国家的急务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头啊。

6. 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3分

答: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或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22分)

 

5.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东南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 今君与廉颇同列(位次,爵位) B: 料峭春风吹酒醒(温暖的)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恕) C: 赢得仓皇北顾(落得) 如惠语以让单于(辞让) D: 瑞脑销金兽(香炉名) 帝引在帷幄(拉)

下列加点的“之”、“其”全都用作第三人称代词的一组是 ( ) ①望之不似人君 ②身之察察,物之汶汶 ③廉颇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④欲求将军报其父仇,莫能得 ⑤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⑥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宣可使。 ⑦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⑧而复请之,事必危矣

A:①②⑤⑥ B:③④⑧⑦ C:①④⑤③ D:①③④⑤

20.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上白色的衣服戴上白色的帽子(古时候以为此人凶多吉少穿上丧父)来为他送行;②(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

③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竟不知道你对我宽容到这种地步啊

【解析】

试题分析:“知其事者”是定语后置,要翻译对位置;“白衣冠”是名词做状语;  “视事”,到职任事;“乞骸骨”是辞职回家的委婉说法。“鄙贱”是粗陋卑贱   “宽之”中“之”是代词“我”。古汉语中一下常见的词语、特殊的用法句式要注意随时掌握总结。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略


解析: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B.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D.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1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D.“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

12、下面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写廉颇,侧重于语言描写,写他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写相如,侧重于写他的行动,表现其内心活动。

B.选文中安排舍人的责问,来表现出舍人们的目光短浅和对相如的不理解。

C.选文充分展示了蔺相如宽广的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他的表现使老将廉颇深为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终将相交欢。

D.写廉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出廉颇知过必改的美好品行。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5分)

(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5分)

10.A

11. D(“表明秦赵两国化干戈为玉帛”错误。)

12. B(安排舍人的责问,是衬托蔺相如宽容大度。)

13. ①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你,只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

②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比哪一个厉害?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按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⑦吾见相如,必辱之 ⑧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A:①②⑤/③⑦/④⑧/⑥ B:①⑤/②⑥/③⑦/④/⑧ C:①⑤⑥/②④/③⑦/⑧ D:①⑤/③⑥⑧/③④/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