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划线词字音不同的一项

A: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C: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D: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1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②相如广成传 ③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④左右欲相如 ⑤相如叱之 ⑥秦王恐其璧 ⑦庸人尚之 ⑧宁许以秦曲

A:①⑤/②④/③/⑥⑧/⑦ B:①②④/⑤/③⑦/⑥⑧ C:①②④⑤/③⑥⑦/⑧ D:①⑤/②④/③⑥/⑦⑧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B:大王必欲急臣 C: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D: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 走上前进献 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用刀杀 倒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 考虑 D: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结束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③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④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⑤宁许以负秦曲 ⑥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⑧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⑨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 ⑩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A:①⑤⑨/②④⑦/③⑥/⑧⑩ B:①④/②⑥⑦/③/⑤⑨/⑧⑩ C:①⑤⑨/②④⑩/③⑥/⑦⑧ D:①④/②⑩/③⑤/⑥⑦/⑧⑨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廷。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现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料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繆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C.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

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2.下列句子中活用现象与“卒廷见相如”相同的一项是

A. 舍相如广成传。

B. 乃使其从者衣褐。

C. 间至赵矣。

D. 毕礼而归之。

11.B

12.C

【解析】

11.试题分析:B.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都是于是、就的意思。A. 以空言求璧/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用、因为。C. 相如因持璧却立/不如因而厚遇之。于是、趁此。D.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召见、被动句式的标志。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12.试题分析: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例句和C选项是名词作状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 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度:估计

B.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望:欲望

C.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靡:退下

D. 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竟酒:最后敬酒

选出不含活用词语的一句

A.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B.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C.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D.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选出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

A

1,D 2。A 3。C4.B.


解析:

1.竟酒,宴会结束。

2.B.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C.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前,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3.C.回头看/顾念,顾惜。A.于是,就;B.善于;D.答应.

4.B. 欢娱快乐,与今义同。A.不去,C.走上前进献,D.左右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各小题(12分)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日:“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日:“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日:“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请”字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3分)

A.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奏瑟 B.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因跪秦王 D.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秦王不,为一击缶 怿,高兴。

B.赵王窃闻秦王善秦声 为,演奏。 

C.寡人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窃,偷偷地。

D.相如召赵御史 顾,回头。

12.下列语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秦御史前 B.左右欲刃相如 C.而相如廷叱之 D.相如张目叱之

13.对“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主要是为了呼应“渑池之会”的开头,使故事结构完整。

B.交待了秦从此不敢再出兵赵国的原因。

C.点出廉颇在“渑池之会”中所起的作用。

D.指出廉颇负荆请罪的主要原因。

10.D

11.C

12.D

13.C

【解析】

10.

试题分析:D为“请允许我”,其他皆为“请求”。文言文中“请”有如下意项: 1.请允许我,如: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荆轲刺秦王》;2.请求,要求,如:曹刿请见。——《曹刿论战》;3.拜见,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信陵君窃符救赵》;4.询问,如:摈者去请事。——《仪礼·士昏礼》;5召,邀请,如:战则请从。——《曹刿论战》;6.在请求时用作表示礼貌,如:请说之。——《墨子·公输》;7. 请教,请示,如: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窃,私下地。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A、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B、刃,名词用作动词,杀;D、廷,名词用作状语,当廷。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活用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其基本义、活用义及相关用法。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把句子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文来理解。上文写的是渑池会的情景,表现了蔺相如的勇敢和谋略,然而仅有蔺相如,也不足以让秦国畏惧,秦国之所以能让赵王安全返国,还因为廉颇带重兵在边境严阵以待。所以“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突出了廉颇的重要作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我见相如,必辱之。 B: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C: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