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自我表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于陌生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都极为有限 B:对于熟悉的人,自我表露的深度和广度都会增加 C:我们可以要求关系亲密的对方完全敞开心扉 D:自我表露的深度是人们同别人的关系深度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你可曾叫醒你的耳朵,聆听雨点坠落的声音?你可曾擦亮眼睛,欣赏雨丝飘洒的美丽?可曾领悟雨的柔情和雨的禅机?如果没有,你便未曾读懂雨。雨是上苍的恩赐,温雅而顽皮;雨是大自然的精灵,空灵而飘逸;雨是心灵的慰藉,亲密而醇美。它可爱、美丽、有趣,富有诗意,富有生命……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雨的世界,去品读它,你将会发现它的精彩。

请以“品读雨”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进入青春期后,每个人都要不同程度地经历一段“成长的烦恼”。解除这些烦恼,我们应①敞开自己的心灵世界,多与他人交流②将自己封闭起来,以免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③调节情绪,不断增强自我调控能力④多参加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不断丰富自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作为子女,发现父母偷看自己的日记后,你应该

A:和父母冷战,把日记藏得更隐蔽 B:发脾气,指责父母侵犯你的隐私权 C:主动亲近父母,经常与父母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D:向父母敞开心灵,让父母信任自己,消除对自己的担心

你是否曾因为父母没有满足你的要求而不满,是否曾因为父母催促你写作业而厌烦……与父母沟通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注重商量,认真倾听 B:尊重理解,换位 C:敞开心扉,求同存异 D:大胆表达,一争高低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来自作者人格与心灵的坦白。在那里,作者的心灵总是向我们敞开着,使人得以自由出入,________他倾诉衷肠。 ②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________为暴力行动。我们要不断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③ 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________。

A:聆听 演变 苍茫 B:倾听 蜕变 苍凉 C:聆听 蜕变 苍凉 D:倾听 演变 苍茫

命题作文“心灵之歌”写作指导与佳作示例

  文题回顾: 在我们的心底有很多美妙的歌声:有的充满正义,有的蕴含真情;如自然的天籁,似丝弦的低语;飘动着明亮的希望,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和谐的音符。

  请以“心灵之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


解析:

  写好此文认真审题是关键,“心灵之歌”是一个象征性的文题,它意在让我们用心唱响真善美的赞歌。我们对真诚友谊的呼唤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人心善良的渴望是心灵之歌;我们对时尚之美的追求是心灵之歌;我们对世界和平的向往是心灵之歌……心灵之歌是最真切最动人的渴望与期许,有了这样的意念与追求,我们的心灵才会变得纯洁、高尚、美丽。理解了文题,我们的文章才会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作文时,不妨以内心情感变化为线索,细腻描绘自身体验与感悟,使文章的主旨鲜明凸显。另外,还要从用语的新鲜、叙述的巧妙、句式的别致、修辞的运用、炼字炼句等方面来美化语言,使心灵之歌具有含蓄隽永的韵味。

  【佳作示范一】

  心灵之歌

 我喜欢,在夕阳欲落未落之时,拾级而上,去山顶聆听百鸟啾啾,观望雾隐霞江。就这样静静地坐着,直到黑色的天幕将我笼罩在这夜的深处。

  睁开眼,我仍坐在写着“离期末考试还有×天”的教室里,窗外仍是一片死气沉沉的绿,我怀疑春天是否真的到来过。或许,她忘了降临到这一角。

  父母说,你已经上中学了,不能像以前一样任性。于是,我所有的课外书籍在一夜之间不翼而飞。我淡笑,是啊,我已上中学了。可是,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啊。

  刘老师说,你成绩下降了,要认真检讨自己。于是,我的作业在一夜之间倍增。我冷笑,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很累。可是,我不想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计算着离期末考试还有几天,我不想一遍遍地重复同样的题目只为那一串串冷冰冰的数字,我不想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只为挤进那所学子们梦寐以求的名校,我不想……我真的不想。

  朋友说,一起努力吧,别忘了我们儿时的梦想哦。于是,我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梦想。我狂笑,我的梦想不是这样的,不是的。可是,我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接受这样铁定的事实——中考时一定要考上好高中。

  就连那曾经惟一让我聊以__的作文课,也让我觉得好陌生。语文老师说,训练作文是为了在考场上夺得高分,像我这没有生活的作文是不符合要求的,并且有可能被判为失误文。我知道,我的文字沉闷抑郁,缺少阳光。可是,作文不就是要捕捉小鸟划过天际的那一丝灵动吗?不就是要抓住心灵想纵情歌唱那一种感觉吗?我不再乐观,不再坚强。于是,我的文学梦在顷刻间坍塌,那争夺分数的考场就像一个大熔炉,时时摧残着我那颗本不坚强的心。

  我无悔于自己写出这样一篇苍白无力的文章,就像这天空不留痕,但我已飞过;玫瑰芳香已飘逝,但我已绽放过。因为我心灵的歌声正如潮水一样漫过人生的堤岸,让我真正体验到生命的真实……

  【简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篇文章所蕴含的那份真挚、深沉的情感能够打动每一位读者。文章开篇借景抒情,表达自我对自由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然后叙写教室压抑沉闷的气氛作鲜明对比,更加凸显心灵的真切渴望。再从父母的期望、老师的严格、朋友的鼓励这三个方面,生动展现学习的压力与心灵的感悟,真实地展现个人忧伤与困惑。并且以作文丧失生活味道与鲜明个性为动情的亮点,生动描摹,掀起全文的高潮,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为生命的真实纵情歌唱的心声。文章层层深入,含而不露,准确地传神地表现出自我内心的渴望与期许,使得自我的体验和感悟跃然纸上。

   【佳作示范二】

  心灵之歌

  风雪封锁了道路,淹没了回家的路,但是封锁不了归家的心,淹没不了人间的情。这突如其来的雪灾,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温暖与幸福。在那风雪交加的日子里,四处都漾起那充满悲壮与真情的歌,让我们感动不已。

  大雪无情,人有情。五十年难得一见的大暴雪若无其事的下了。下得是那么的惊天地泣鬼神,以至于那__电线杆也弱不禁风而倒下了。可是生命的力量哪能抗拒钢铁铸就的电线杆呢?那坍塌的瞬间,眼睁睁地断送了三个普普通通的电线护理工的生命,从此也就拉开了湖南省与冰雪战斗的帷幕。英雄死了,可是那一刻,英雄的精神却永远伫立在我们的心头。因为我们在英雄家属们坚强的眼眸中看到了迎战风雪的坚定信念,在抗击冰雪的画面中我们看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那如雪花翻滚的电视画面中,我们似乎听到了英雄们那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心灵之歌。

  冰雪不仅带着英雄的精神而来,而且更带着党、带着政府的关心与呵护而来。 

  ____赶赴灾区,不顾疲劳地视察了湖北灾情,然后又不辞辛劳地迅速转到湖南受灾最重的县区,__不顾安危奔波在救灾第一线,给灾民和救援人员送去镇定、送去信心、送去勇气。当____说出“人民总是说感谢政府时,我觉得应该是政府感谢人民!”这一句话时,五万名同胞的心系在一起,被__的话感动得热泪盈眶了。那一刻,让这无情的大雪也似乎为之一怔,因为__这平凡而又朴素的话语在人们心中不停地荡漾,融化人们心头的坚冰,形成一股巨大的暖流,包裹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一首温暖而又和谐的心灵之歌四处飞扬,那种可贵的真情再次鼓起了人们战胜暴风雪的信念。

  战士们日夜不息,马不停蹄地铲除路面上的冰块,只为出门在外的打工者赢得一次回家的机会。有人徒步给困在公路上的亲友送去救援物资,有人用野战车赶到灾情现场给路边的行人做饭,有人在网上号召更多人送更有用的物资到第一现场……那一刻,伴着滚烫的热泪与汗水,不灭的敲冰声和真情的温暖将整个冰雪的世界感染了。

  在这风雪交加的日子里,聆听这心灵之歌,行走在爱的人间,我们怎能不幸福得流泪呢!

  【简评】

  本文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紧扣时代脉搏,选材视角独特,真切地抒写自我独特的感悟:人间的大爱战胜了强大的雪灾,人间的大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这心灵的歌声,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了人间的真情与温暖。本文在构思上也很有特色,先抓住电线工们舍身忘我的行为,传神地展现了他们乐于奉献、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然后以概括描述的方式,再现__带来党和政府的关爱,人们团结一心、奋力救援的情景,由点到面,点面结合,鲜明凸显了大灾有大爱的主旨。另外,其语言凝炼,含蓄隽永,更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题目:交流

提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流,知识的交流可以增长我们的智慧;情感的交流可以丰富我们的心灵;思想的交流可以使我们变得深邃。交流使我们充实,交流使我们精彩。面对“交流”这样一个题目,你涌出了哪些想法?有哪些话要说?请敞开心扉,把你最想述说的人和事,最想抒发的情和意,最想表达的观点和认识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分享。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参考范文:

交流如……

交流如雨丝般细微但不乏晶莹闪亮,它奔向大地,汇成细流,义无返顾地流入心灵交汇的江河。

交流如雨滴般无声胜有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坠,碾着时光的足迹,最终滴穿了人与人之间如磐石般坚硬的隔阂。

古人有训: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澧。君子之交是心与心的交流,是一种与天共存的默契,如丝缕般交织在一起。

当俞伯牙依水将瑟瑟琴声幽绕山谷的时候,于江之上的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那么深奥而又玄要的琴声,竟被钟子期如此巧妙地领悟。你难道不认为这正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吗?

依山临江的感受让钟子期感叹世间竟有如此一位能与之交流的知己。

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心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

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

人与人之间交流难,但人与物之间的交流又谈何容易。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李白面对仕途的坦淡,毅然选择了与山川秀水为伴。“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烦恼抛之脑后,与大自然交流,才是他人生乐趣所在。与月邀相怀而后卧水而终的死去,更让人觉得李白对万物的依赖。

还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在与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静;“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在与“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坚定;“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与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

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

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渐愈浓。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安石在与山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黄鹤楼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

交流如针,缝上的是不同人生。


解析:

交流,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最常见的如谈话、书信来往、网上聊天、团体合作等,细腻的如表情变化、眼神交流、暗示会意等。交流的功用是强大的,人的一切信息的获得,都必须通过交流。人们感情的发展变化也正是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

作文的体裁可为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若写成记叙文或散文,应写出人与人之间通过交流获得的情感体验;若写成议论文,则应写出自己对“交流”二字的认识。作文时要选出能真正打动读者心灵的材料,或以事感人,或以理服人,才能写出好的习作来。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静听”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充彻着喧嚣和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一个静听的耳朵,静听山中的溪流,我们收获一份纯净;静听枝头的鸟鸣,我们收获一份活力;静听师长的教诲,我们收获一份经验;静听学友的倾诉,我们收获一份友谊……

“静听”是一个偏正式的动词,“静”是“听”的方式,“听”是主要的行为。从材料可以得到提示:在现在的社会我们很需要静听;不仅要听自然的声音,还要听社会的声音;不仅是听传到耳朵的声音,还要听传至心灵的声音;只有听,才能有收获。文章可以从以上四个角度切入,也可将四点综合起来表达自己对“静听”的理解;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散文。但是要体现是“静”,如果只是写“听”的,应该算是基本符合题意,在立意的赋分上只能在三等起评。

我们应该记住:与他人谈话时要敞开心扉,真诚待人。(it)

We should keep it in mind that we should be open and honest with others in a conversation./ when ( we are ) talking with others.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