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听不懂或不知道乘客所说的地址时,驾驶员应当说()。
A:我不知道在哪里,你找别的车吧 B:对不起,我对这个地址不是很熟,我向总台咨询一下 C:我不知道线路,我不去 D:我不知道路,你会指路我就载你去
我一普工,不知道怎样网上修改公积金密码,请问还有其它方法修改住房公积金密码吗?
我不知道你那奇怪的想法来自何处。
我不知道其他考官对你如何看,我对你的感觉是你的回答虽然不错,但是显得过分成熟和世故,你自己怎么看?
情况这么严重,我( )。
A:怎么都不知道 B:都怎么不知道 C:不知道都怎么 D:不知道怎么都
给下列各句加上标点符号,并分别说明它们属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还是感叹句。
(1)快点儿走 (2)快上课了 (3)快十二点了
(4)我怎么不知道 (5)站起来 (6)你去不去
(7)我不知道他去不去 (8)你什么时候来的 (9)你都长成大姑娘啦
(10)他什么都不知道 (11)我知道这是为什么 (12)谁不认识他
(13)他不认识谁 (14)时间过各真快
下列各组句子中,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吓得差点跳了起来。 我吓得差点没跳起来。 B: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可想像的。 这样发展下去其后果是不得而知的。 C:这样的结局我何尝愿意看到。 这样的结局我何尝不愿意看到。 D:我哪里不知道你的话是对的。 我不知道你的话对在哪里。
30.《边城》中,二老说:“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翠翠母亲的死透露了为什么爷爷有时候唉声叹气,并且对翠翠的终身大事如此重视,爷爷不希望翠翠走和她母亲一样的道路。(也为下文爷爷让天宝、傩送两兄弟进行赛歌的求婚方式,为天宝的死埋下了伏笔。)翠翠的母亲的死是爱情的悲剧,在那个山水清秀,村民淳朴善良的地方的悲剧,这也是一种不悖于人性的美。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分别指什么”“原因”。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碾坊和渡船这两个意象,不仅反映了湘西的时代特征和民间习俗,而且凸显了一个封建宗法关系与原始民性交织的社会。在“未曾被近代文明污染了的”边城,碾坊和渡船都是边城“善良的人”日常生活中难以回避的事物。其中“碾坊”与“吃”关联,“渡船”与“行”关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自古民以食为天,在相对闭塞的湘西,碾坊自然成为经济利益的符号,因而是否拥有碾坊似乎成了他们经济地位高下的标志。当一座崭新碾坊也成为陪嫁物的时候,碾坊就成了左右青年男女恋爱婚嫁的筹码。在择偶看财富、结婚看地位的世俗社会,强调门当户对,因此碾坊本身也被点染了封建宗法关系的背影。而渡船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摆渡于小溪的两岸,给行人提供无限的便利与暖意。老船夫厚道慈善,经常不要行人的钱,使得渡船失去了碾坊一般的刚性价值,更有一份柔性情怀。冰心赠葛洛的一段话似乎可以作为“渡船”的一个注解: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碾坊和渡船,一头连着湘西古老的历史,一头连着边城邈远的未来。小说开头就写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里,“有一小溪,溪边有一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纯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个“只”字似乎就暗示了这户人家已经远去的故事:翠翠的母亲和一个军人相爱,有了翠翠之后,因结婚不成,两人先后殉情。风俗环境孕养了一代代人特定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产生一套固定的生存准则与模式,每一个体都在这种公认的准则与模式中生死,想破坏或超越它都是徒劳和不幸的。碾坊和渡船作为边城人生活方式的特定物象,承载着一种古老的生存法则与模式,暗示着翠翠的的不幸命运。在她与天保与傩送的感情纠葛中,小说关涉的舍弃与选择,其实都在碾坊与渡船之间展开。小说最后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地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总之,特定的风俗人情和人文环境给翠翠的命运蒙上了悲剧意味。而碾坊和渡船所凝聚的特定社会与人生寓言,早已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薄薄的凄凉和隐隐的悲痛。
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另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还有你,我的儿!” B:“拿侬,你去请裴日冷先生。――得啦,太太,”他吻着妻子的手,“没有事啦,咱们讲和啦。” C:“别多嘴,克罗旭。――一言为定,”葛朗台抓起女儿的手放在自己手中一拍,“欧也妮,你决不翻悔,你是有信用的姑娘,是不是?” D:1827那一年,她的父亲感到衰老的压迫,不得不让女儿参与田产的秘密,遇到什么难题,就教她跟克罗旭公证人商量,――他的忠实,老头儿是深信不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