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总揽全国政务的中书省真正的宰辅有()。
A:丞相 B:左丞相 C:右丞相 D:枢密使
下列句子中有升迁之意的是: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B:腾子京滴守巴陵郡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公将黜太子申生
下列句子中有升迁之意的是:(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B:腾子京滴守巴陵郡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D:公将黜太子申生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我被革除了右丞相,而兼任枢密使。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贾余庆等人请求朝廷把他派到元京大都去。 C: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奔走在草野间,歇宿于露天,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而没有互相遇见。 D: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实在是没料想到他们能够归还我的衣帽,让我能重新见到太阳与月亮。
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②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④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 B:枢密使是皇帝心腹之臣 C: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 D: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
“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
A: 丞相 B: 知州 C: 枢密使 D: 通判
宋太祖为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事权、财政权,分别设置的官职是( )
A: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 B:三司使、参知政事、枢密使 C: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D: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
朱元璋为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而采取的措施是:
A:设立三省,分割丞相权力 B: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C:设置军机处,剥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D:设立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