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6分)
(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科)(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旦唱)
【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篇】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选自《西厢记· 长亭送别》)
22. 从这段文字简析崔莺莺是怎样一个人物。(2分)
23.请从以上【脱布衫】等曲词中任选一首,写一段文字进行赏析。(4分)
22.①多情、追求爱情;②通过崔夫人和崔莺莺对比,可以看出崔莺莺鄙视功名利禄。崔夫人想要张生“挣揣一个状元回来”,崔莺莺则是“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23.
示例:
脱布衫一段:通过“西风”“纷飞的黄叶”“寒烟”“衰草”等意象,营造了萋迷的意境和氛围,借景抒情。刻画了一个愁眉紧锁、愁肠百结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崔莺莺长亭送别,与丈夫新婚即别离的断肠之痛。
【解析】
22.
试题分析:只要能紧扣所选部分来分析即可,首先是崔莺莺自己的唱词,直接表达了人物的心声,其次是和老夫人对比,人物的特点就更明显。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3.
试题分析:赏析文段,一般首先指出其艺术手法,再复述其内容,最后指出其效果或作用及情感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③者也,故君于莫大乎与人为善。(《公孙丑上》3.8)
孟子认为要如何对待自己缺点和别人的优点?
对自己的缺点不可文过饰非,要有勇于承认和改正的胸襟。对别人的优点要善于吸取,积极学习,并付诸实践。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段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孟子在文中的观点,通过疏通句意,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即可。孟子在文中的观点语句例如,“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可从勇于改正缺点的角度概括;“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可从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积极学习,并付诸实践的角度概括。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3分)
⑵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3分)
(1)但是我对于陶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如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很有感触的。(2)这就是我十分佩服陶渊明想在晚年学得他一点长处的原因。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固定句式,“岂……哉”译成“难道》……吗”或“哪里……呢”;感:感触。判断句(……也);“所以”。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哪里用得着用灭亡郑国来使邻国的势力增强呢?邻国的势力增强了,您的势力就削弱了。
(2)现在樊将军,秦王悬赏千斤金、万户邑来购买你的头。
(3)(我)派遣将领把守关隘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 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焉:哪里。亡:使……灭亡。(2)省略“以”,介宾短语后置。(3)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意外变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8处)(4分)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孔子对南宫敬叔说: “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和孔子一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线处断句。(限断10处)(5分)
是故墨子言曰:古 者 有 语 曰 君 子 不 镜 于 水 而 镜 于 人 镜 于 水 见 面 之 容 镜 于 人 则知 吉 与 凶 今 以 攻 战 为 利 则 盖 尝 鉴 之 于 智 伯 之 事 乎 此 其 为 不 吉 而 凶 既 可 得 而 知 矣
是故墨子言曰:古 者 有 语 曰/ 君 子 不 镜 于 水 /而 镜 于 人/ 镜 于 水 /见 面 之 容 /镜 于 人 /则知 吉 与 凶 /今 以 攻 战 为 利/ 则 盖 尝 鉴 之 于 智 伯 之 事 乎/ 此 其 为 不 吉 而 凶 /既 可 得 而 知 矣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前需先通读几遍,读懂大意后,再借助标志词辅助断句。此题中“曰”“而”“则”“乎”等标志词就是停顿的依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所以墨子说道:“古时有话说:‘君子不在水中照镜子,而是以人作镜子。在水中照镜,只能看出面容;用人作镜,则可以知吉凶。’现在若有人以为攻战有利,那么何不以智伯失败的事作借鉴呢?这种事的不吉而凶,已经可以知道了。”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8处)(4分)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而人主怠傲处其上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韩非子》)
【答案】(4分)人主之患在于信人 / 信人则制于人 / 人臣之于其君 / 非有骨肉之亲也 / 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 / 故为人臣者 / 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 / 而人主怠傲处其上 / 此世之所以有劫君弑主也。(每对两处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根据句式特点及对称句进行断句;还可根据文言虚词“也”“者”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参考译文:
君主的祸患在于信任别人,信任人就会被别人控制。臣子对于君主,是没有骨肉亲情的,因为受到形势约束而不得不侍奉君主。所以作为别人的臣子,无时无刻不在窥视君主的心思,而君主却懈怠傲慢处在上位,这就是世上会发生劫持君主杀害主人这类事情的原因。
用“/”线给下面画线的语句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
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本题可根据文言虚词“也”“之”断句;还要根据对称句来断句。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参考译文:仁德的语言不如仁德的声望那么深入人心,完善的政策不如向善的教化得到人民的拥护。完善的政策,人们害怕它;向善的教化,人们喜爱它。完善的政策措施能获得人民的财物,向善的教化能得到人民的支持。
阅读《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注】①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 ③里:居。 ④“知”通“智”,智慧。
19.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请简要分析。(4分)
20.请简要概括孔子在这两个语段中所阐述的观点。(2分)
19. “巧言令色,鲜矣仁”是孔子对生活现象的发现与概括。他告诉人们,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但他们很有迷惑性,应该加以注意。(4分)
20.不要被一些人外在的言行所迷惑,而应该选择跟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一起。(2分)
【解析】
19.
试题分析:“令”意思是“美好”,“鲜”音调为三声,意思是“少”。巧言令色从感__彩上来说是贬义词。进而可以推断出孔子的意思是一些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人,这些人很少有仁心。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
试题分析:孔子认为内心仁义的人才是最美的。再联系第一则,可以总结出不要被一些人外在的言行所迷惑,而应该选择跟真正有仁德的人在一起。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3分)
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賦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无 饥 寒 之 色。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赈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即使是平时憎恶的人,有了功劳也一定给予奖赏;对于平时喜欢的人,如果犯了罪也一定给予处罚。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孤独,养活他们让他们生存下去;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人家,即时给以救济。他自己的俸禄也很微薄,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劳役也很少,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乐而没有忍饥挨饿的情况。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