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5题。
张汤者,杜人也。周阳侯始为诸卿时,尝系长安,汤倾身为之。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汤给事内史,为宁成掾,以汤为无害,言大府,调为茂陵尉,治方中。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荐言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於是上以为能,稍迁至太中大夫。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禹为人廉倨。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始为小吏,干没①,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汤之客田甲,虽贾人,有贤操。始汤为小吏时,与钱通,及汤为大吏,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是时上方乡文学②,汤决大狱,欲傅古义,乃请博士弟子治尚书、春秋补廷尉史③,亭疑法。奏谳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谳决法廷尉絮令④,扬主之明。奏事即谴,汤应谢,乡上意所便,必引正、监、掾史贤者,曰:“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於此。”罪常释。问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正、监、掾史某为之。”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监史深祸者;即上意所欲释,与监史轻平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即下户赢弱,时口言,上财察⑤,於是往往释汤所言。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丞相弘数称其美。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严助及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画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爪牙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于是上可论之。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多此类。於是汤益尊任,迁为御史大夫。
[注]:①不给别人好处而白白地从别人那里分利。②文学:指文献经典。③廷尉史:廷尉的属吏,秩二百石。④谳,音yàn,议定罪名。絮,音qì,通“栔”,木板。“絮令”,指写在木板上的法令。⑤财,通“裁”。“裁察”谓裁断审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上方乡文学 乡:通“向”,向往,归向
B.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 昆:昆,同“困”,贫困
C.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 务:用心
D.奏事即谴,汤应谢 谢:谢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调护之尤厚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B.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于故人子弟为吏及贫昆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张汤治法严峻的一组是
①治陈皇后蛊狱,深竟党与。
②与赵禹共定诸律令,务在深文,拘守职之吏。
③奏谳疑事,必豫先为上分别其原
④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诋
⑤其治狱所排大臣自为功
⑥及治淮南、衡山、江都反狱,皆穷根本。
A.①②⑥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阳侯做诸卿的时候,曾在长安逗留,张汤倾身为他服务;他成为公侯后,与张汤交厚。
B.张汤用法主张严峻,以皇帝的意旨为治狱准绳,办案时欲附会古人之义,以春秋之义加以掩饰。
C.张汤对犯罪高官非常刻毒,经常巧言诋毁;但对旧友的子弟,照顾得尤其周到。
D.写作《史记》时,太史公本着“不隐恶,不虚美”的态度为人作传。这一态度在本文中也有体现,他对张汤有赞扬,亦有贬责。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出为侯,大与汤交,遍见汤贵人。
(2)甲所以责汤行义过失,亦有烈士风。
(3)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蔽人之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