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以乱易整,不武 (易:替代)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 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假如没有)
课内翻译:(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分)
【答案】①(我)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所以”、“非常”、者也判断句各1分)
②没有那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因”“敝” 及判断句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阅读的综合能力试题,涉及众多文言知识点,此题有古今异义如“所以”“非常”,一词多义如“因”“敝”,偏义复词“出入”,“……者……也”判断句式等。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陵:侵犯,欺侮 B: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当:阻挡 D:旦日飨士卒 飨:用酒食款待宾客,犒劳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赖天之灵:依靠 天高地迥:远 B:视五人之死:比较 以旌其所为:表扬 C:严大国之威以俢敬:尊重 乃辞谢固请:感谢 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赐:恩慧 因人之力而敝之:使……敝,损害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的,结构助词) B:因人之力以敝之(的,结构助词) C:夫晋,何厌之有(的,助词) D: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下列加粗的“之”字,意义、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君将哀而生之乎。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阙秦以利晋(利:使……强大) B: 与郑人盟 (盟,结盟) C: 因人之力以敝之(敝:损害,衰败) D: 以乱易整,不武 (乱:散乱之师)
14.翻译句子(各3分,共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①译: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的变故。
②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解析】
试题分析: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因”译为“凭借”,“敝”译为“破坏”。此外要掌握固定格式“所以”的用法。“出入”为偏义复合词。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选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以其无礼于晋 D:国之孺子之游者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不知;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