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书边事 张乔①  

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⑤有客游。  

蕃情⑥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①张乔,唐朝诗人。②调角,即吹角。③青冢,昭君墓。④梁州,当指“凉州”。 ⑤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⑥指吐蕃族人民的心愿。  

首联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倚”字用得妙,妙在什么地方?

末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小题1】该联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那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多像是在倾听悦耳的角声和欣赏那迷人的秋色啊!(1分)这构成一个声色并茂的清幽意境,呈现的是一幅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景。(2分) “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状态。(1分) 

【小题2】运用了生动的比喻,(1分)诗人望着这滔滔奔流的河水,思绪联翩:愿吐蕃族人民的心愿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该多好啊!这里把“情”比作“水”更能体现出“情”的绵延悠长,十分自然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心愿,使诗的意境更深化一步。(1分)这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2分)


解析:

“落花流水”一词的本意是形容什么季节的景象?

A:深秋 B:寒冬 C:残春 D:盛夏

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词作中的句子。这位词人是( )

A:辛弃疾 B:李煜 C:宴殊 D:李清照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   

A:个人爱好 B:探索中国文学发展道路

选出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前,实施科技兴林战略已具备良好的条件。(   )林业科技战线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基本形成林业科技研究、技术推广、技术监督三大体系。

A: 通过 B: 因为 C: 经过 D: 由于

填空题:

(1)元春的父亲是,她后被册封为。元妃省亲时,贾家为迎接她,特盖了一座省亲别墅,就是。

(2)《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其中的“杨妃”指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飞燕”指的是《红楼梦》中的人物:     

(1)贾政贤德妃大观园  (2)薛宝钗林黛玉


解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以后,新诗发展渐入高潮,创作日渐丰富且风格日渐多样,其中“雨巷诗人” 戴望舒和抒情诗人徐志摩享有成名。 B:在死气沉沉的高公馆,觉新、觉民代表的是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封建 的叛逆力量。小说《家》正是通过他们来表现和赞颂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的。 C:曹禺在《雷雨》中巧妙地运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把“现在的戏剧” 和“过去的戏剧”交织在短短一天之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D:《红楼梦》里晴雯嫉恶如仇、心直口快,具有__精神。这些性格特点在“抄捡大观 园”中,从她掀箱、倒箱的动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诗歌鉴赏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后两句历来被认为感人至深,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请从诗歌表达的艺术手法方面说说原因。

【小题1】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同情,同时也有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讴歌。

【小题1】运用了虚实对照的手法,前一句实写,后一句虚写,战士的阵亡与妻子的深切等待之间的巨大反差造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解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__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1分)

(2)全诗借物寓理(借物抒怀)、象征,以及对比、比喻等手法(2分),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__去又来”进行对比,(1分)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__”象征意义,(1分)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1分)


解析:

(1)“诗眼”在古诗中既可指炼字巧妙的字眼,也可指概括诗歌情感的字眼或诗

句。由于本题所问的是全诗的“诗眼”,显然应当指后者。

(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判断时,考生一定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

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的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

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及文学常识的陈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战国策》《史记》分别是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 B:《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C:《论语》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根本,而“仁”是实现“礼”的前提。 D:《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小说自始至终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被称为狄更斯 “半自传体” 的小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