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一人死而天下号者,以为损也;一人生而四海笑者,以为益也。然则号笑非益死损生也。是以至道不损,至德不益。何哉?体足也。如回天下之念以追损生之祸,运四海之心以广非益之病,岂道德之至乎?

燕、赵古称多慷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彊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弔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然而天下皆曰:“我能读其书,知其所以为言矣。”此知之难也。人知《离骚》为辞赋之祖矣,司马迁读之,而知悲其志,是贤人之知贤人也。夫不司马迁之志,而欲知屈原之志,则几乎矣。

(选文有改动)

〔注〕本文节选自章学诫的《知难》。知难,即知音难,是说古代贤人在后世少有知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非其姓与名也 ( )

(2)不得百焉 ( )

(3)夫不司马迁之志 ( )

(4)则几乎矣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知之难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山水之间也

B. 读书者,天下比比矣 如土石何?

C. 人知《离骚》辞赋之祖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东坡

D. 欲知屈原之志 温故知新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

4问什么,司马迁能真正“知其所以为言”成为屈原的知音?

1(1)知道 (2)一千(人) (3)具有,具备 (4)迷惑无所得   

2.C

3.读他的书,(能)理解他的言论(或:学说),而且能懂得他有这样言论(或:学说)的愿因罢了。

4.司马迁“知悲其志”。或:司马迁具有与屈原同样的心志。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吾相不嫦娥侯耶?且固命也 ②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B:①临视,则虫集冠上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C: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D: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予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②伯夷、叔齐之所采薇而饿者 B:①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②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 C:①临视,则虫集冠上 ②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①困兽犹斗,况国相乎 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下列句子中“之”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①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③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⑥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⑦ 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⑧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⑨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⑩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A: ①②③⑤ B: ②④⑥⑩ C: ⑥⑦⑧⑨ D: ③④⑧⑩

17.选出不同于其他几项句式的一项是( )

A:嗟乎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昔者先王以为东道主 C:恐年岁之不吾与 D:然后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何为其然也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而又何羡乎 D: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2.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今安在哉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灭六国者,六国也,

选出与其他三句句式结构不同的一句( )

A: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 B: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C: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