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面对蜀道艰险时的感慨之言。沧海桑田,如今蜀道不再难,而另一难则在中国交通史上愈演愈烈——春运难,难于办奥运。此说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道出了几分归乡人的无奈。
要从上述陈述中推出“春运难,难于过蜀道”的结论,必须增加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

A:春运难,难于上青天 B:办奥运难,难于过蜀道 C:办奥运难,难于上青天 D:蜀道难,难于办奥运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虎兕出于柙

A:是社稷之臣也 B:无乃尔是过与 C:请以战喻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用斜线“/”给下面语段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答案】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像这样,如果远方的人不顺服,就用仁政招徕他们;来了之后,就要安抚他们。现在你仲由与冉求辅助季氏,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反而想着在邦国内部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氏的危险不在颛臾,而在自己的内部。

【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断句为四川近年高考中新出现的题型,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当然还有一些取巧的方法可供借鉴:找名词、找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注意修辞等。

考点:对文言断句的理解。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 ③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⑥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⑦/②④/③/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⑦/⑥ C:①②/⑥⑦/③④⑤ D:①⑦/②④/③⑤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吗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与? 过:过错

B.昔者先王以为东蒙 主:主管祭祀的人

C.丘也闻有有家者 国:诸侯的封地

D.安无 倾:倾覆

2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黄鹤飞尚不得过

B.何以伐? 因长句,歌以赠之

C.则修文德来之 斧斤时入山林

D.龟玉毁椟中 冉有、季路见孔子

21.“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 )

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9.A

20.A

21.A

【解析】

19.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A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A项,责备,动词。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0.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B项,第一个“为”是句末语气词;第二个“为”是动词,“创作”;C项,前一个“以”是连词“来”,后一个“以”是介词“按照”;D项,的两个“于”都是介词,前一个“在”,后一个“引出对象”。所以选A。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1.

试题分析: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八个规律”。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1.主谓之间要停顿。2 .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_____________,不如早还家。蜀道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锦城虽云乐侧身西望 长咨嗟。

锦城虽云乐,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不如早还家    侧身西望长咨嗟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________________!(语出原文第二段)

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枯松倒挂倚绝壁。(李白《蜀道难》)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不患寡而患不均, ,安无倾。

*既来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则安之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