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公赋,前后莫敢诘 输:交纳

B.恪城救理 乘:登上

C.今宜景德故事 举:行,做

D.洎金兵城下,始悔之 薄:同“泊”,位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否将君累 ②吾尉而盗不能捕

B. ①帝幡然改 ②吾恂恂

C. ①以栗代为相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

D. ①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②今当死守社稷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恪有执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②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③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④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⑤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⑥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幼年即有孝心,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较有政绩,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5.给下边第①句话用“/”断句,把②③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②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③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20:09 免费下载:《2011年5月潍坊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公赋,前后莫敢诘 输:交纳

B.恪城救理 乘:登上

C.今宜景德故事 举:行,做

D.洎金兵城下,始悔之 薄:同“泊”,位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否将君累 ②吾尉而盗不能捕

B. ①帝幡然改 ②吾恂恂

C. ①以栗代为相 ②以其华山之阳名之

D. ①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②今当死守社稷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唐恪有执政才能的一组是

①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②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③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④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⑤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⑥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恪幼年即有孝心,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较有政绩,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5.给下边第①句话用“/”断句,把②③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

②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③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

本题关键词:成人语言,成人语言形成,文言文翻译原则,一文钱,素问·金匮真言论,临产六字真言,复言命题,人文因素,人文技能,人类文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