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不包括注册建造师业绩 B: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良好行为不必记入 C: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信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 D:由于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所以不需要公示

关于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信息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不包括注册建造师业绩 B:不良行为记入信用档案,良好行为不必记入 C:注册建造师信用档案信息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示 D:由于信用档案信息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所以不需要公开

2017年3月2日,吕某前往超市购物途中,恰逢孟某牵着自己家的泰迪狗迎面走来。泰迪狗突然上前追咬吕某,吕某见此情形吓得狂奔。路人张某为救吕某,拿起旁边菜贩何某的伞与泰迪狗扭打起来。结果:吕某得救,张某被狗咬伤,花去医药费2000元。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张某的行为构成无因管理 B:张某的行为不构成无因管理 C:张某可以请求吕某支付2000元医药费 D:张某可以请求孟某支付2000元医药费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例: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A: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B: 恐年岁之不吾与 C: 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D: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6.下列加横线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予更欲一北(窥视) 抗辞慷慨(意气激昂) 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罪状) 穷饿无聊(无所事事) B: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愚钝) 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堕落) 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阻塞) 太史公仍父子相纂其职(沿袭) C:诛五人(追究) 颜色不少变(脸色)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惩治) 五人之死(对比,比照) D:例送死(危险) 予志焉(思念,同情) 而仆之(鞭打) 以其所为(表扬)

与“数见不鲜”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B:范增数目项王 C: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 D: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下列各句中的“数”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 萃:会集

C.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数落 D.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国事遂不可收拾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夜以兵围所寓舍 于其身也,耻师焉

C.归求救国之策 余不得归矣

D.贾余庆献谄后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理应自杀,但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说明他既有忠君爱国之心,又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2分)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分)

9.C

10.A

11.A

12.D

13.(1)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迫”“迁”各1分)

(2)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前”“诟”各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C项“数”:列举。这是考核课本中实词的题目,高考文言翻译的大量要点都出自课本中的重点词,对课本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加强记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项“行为”在本篇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行”与“为”,“行”译为“行动”。“为”译为“是”。在现代汉语中“行为”是一个词,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A项两句中“以”译为“用、凭”。B项第一句中“则”译为“就”,表承接;第二句中“则”译为“却”,表转折。C项第一句中“而”表承接;第二句“而”表转折。D项第一句“于”译为“在”,介词;第二句“于”表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D项“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的两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注意得分点:(1)“迫”译为“逼近”。“迁”译为“转移”。(2)“前”名词作状语,译为“上前”。“诟”痛骂。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