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为政,有似于此。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或之:认为……好

B.使人先澭水:标志,标记

C.之寿民:从前

D.进其舟曰:用刀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循表夜涉B.楚人有涉江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古之学必有师

C.求剑此,不亦惑乎D.荆国为政,有似于此

所为,求若所欲 师道不复,可知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事情、法规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 ( )

①时不与法俱至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 ④病万变,药亦万变

⑤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⑥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损益之后的先王之法不可效法,没有损益的先王之法也不可以效法,因为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B.荆人要去偷袭宋国,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士兵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大叫,震塌了不少房屋。

C.作者用大家熟知的医病一事作比喻,以病情比时代,以药物比法令;药用来治病,法用来治世;病变那么药就要变,时代变那么法也就要随之而变。

D.如果认为先王之法曾有过好效果而硬搬古法,就会像引婴投江一样可笑,这个故事嘲笑了拘泥古法的幼稚和荒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3)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18:36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最后一次模拟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至。法虽今而至,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若此论,则无过务矣。

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此,不亦惑乎?以此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为政,有似于此。

(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或之:认为……好

B.使人先澭水:标志,标记

C.之寿民:从前

D.进其舟曰:用刀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循表夜涉B.楚人有涉江

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古之学必有师

C.求剑此,不亦惑乎D.荆国为政,有似于此

所为,求若所欲 师道不复,可知矣

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够说明事情、法规需要因时变化的一组是 ( )

①时不与法俱至 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故治国无法则乱 ④病万变,药亦万变

⑤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⑥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损益之后的先王之法不可效法,没有损益的先王之法也不可以效法,因为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

B.荆人要去偷袭宋国,澭水突然上涨,荆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士兵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大叫,震塌了不少房屋。

C.作者用大家熟知的医病一事作比喻,以病情比时代,以药物比法令;药用来治病,法用来治世;病变那么药就要变,时代变那么法也就要随之而变。

D.如果认为先王之法曾有过好效果而硬搬古法,就会像引婴投江一样可笑,这个故事嘲笑了拘泥古法的幼稚和荒唐。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2)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3)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邪;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

本题关键词:不成文法,先装法,先浇法,月经先后不定,实而不满,取法乎上策略,月经先后不定期,查阅文献法,王不留行,先亏后盈法;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