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 B: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C:存__,继绝世。 D:立功名于天下。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口是心非( 口、心:名词作状语,在嘴上、在心里 ) B:雷厉风行( 雷:打雷 风:吹风,名词活用为动词) C:耳提面命( 耳、面:名词作状语,在耳边、当面 ) D:旁征博引( 旁、博:名词作状语,从侧面、广博地 )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炬:名词作动词,放火、焚烧 )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指储藏收集的金玉珠宝等 )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动词活用为名词,渔夫、樵夫 )
D.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名词作动词,发白、天亮 )
C
解析: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对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 判断句 )
B.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
C.树之以桑( 介词短语后置句 )
D. 可以无饥矣 ( 判断句)
D
解析:
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
下列句子中活用不同一项是( )
A.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 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李元济雪夜入蔡州》)
A
解析:
“利其然”是“认为这样做有利”的意思,“利”,形容词用作“意动”;例“活之”是“使之(他)活”的意思,“活”用作“使动”。 句中主语“春风”是指物,“春风”使江南岸发生了变化(绿),因而“绿”用作“使动”。再如前例中“父”指人,主语(父)主观上认为“其然”有利,因而“利其然也”的“利”是意动用法。
下列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以勇气闻于诸侯 B:而君幸于赵王 C:为降虏于蛮夷 D: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译文:
(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译文:
(3)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见为?
译文:
(1)汉武帝赞赏他的义行(或“合理的做法”),于是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持节出使护送那些被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
(2)到了匈奴以后,备办礼物赠送给单于。
(3)背叛君主,背弃亲友,在蛮夷做投降的俘虏,我怎么会见你?
解析:
(1)大意1分,“嘉”、后置定语各1分,共3分。
(2)大意1分,“币”、“遗”各1分,共3分。
(3)大意1分,“畔”、宾语前置、固定短语“何以……为”各1分,共4分。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②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略
解析:
略
把第Ⅰ卷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略
解析:
无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
(2)臣初起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1)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满朝群臣谁能但此重任呢?(关键字“念”“而”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关键字“奈何”“中道”各1分,语意通顺1分)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