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3分,共6分)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老师,是用来(为学生)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的人。

②小的方面学习而大的方面却放弃不学,我看不出他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解析: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尺橼片瓦,皆无存者,观亦日以圯,独后土祠岿然。

(2)愿赐一言,纪其颠末,永为山中重镇。

(3)然使先圣所庐,风雨无盖,宁非欠事?

(1)即使是一点点椽木瓦片,都没有保存下来的,黑石观也就一天天地破败了,只有后面的土祠岿然耸立着。(共3分,大意对1分,“日”“ 圮”各1分。)

   (2)希望(您)赐给一篇文章,记录千秋观的(兴废)始末,永远作为山中重要的镇山之宝。(共3分,“愿”“颠末”“重镇”各1分。)

   (3)但是假如先圣所居,不能遮风挡雨,岂非憾事?(共4分,大意对1分,“庐”“宁非”“欠事”各1分。)


解析:

、我国最早的字典是下列哪一部?

A:《康熙字典》 B:《说文解字》 C:《尔雅》 D:《新华字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2)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

(3)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1)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为他播扬美名。

(2)(文彦博)请求越级提拔(王安石),以此来抨击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

(3)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解析:

断句和翻译。

(1)用“/ ”给下列句子断句。

穆 之 内 总 朝 政 外 供 军 旅 决 断 如 流 事 无 拥 滞 宾 客 辐 辏 求 诉 百 端 内 外 咨 禀 盈 阶 满 室目 览 辞 讼 手 答 笺 书 耳 行 听 受 口 并 酬 应 不 相 参 涉 皆 悉 赡 举。

(2)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高祖举止施为,穆之皆下节度。

②穆之既好宾客,未尝独餐,每至食时,客止十人以还者,帐下依常下食,以此为常。

(1)断句。

穆之内总朝政 / 外供军旅 / 决断如流 / 事无拥滞 / 宾客辐辏 / 求诉百端 / 内外咨禀 / 盈阶满室 / 目览辞讼 / 手答笺书 / 耳行听受 / 口并酬应 / 不相参涉 / 皆悉赡举。(每对3处得1分,共4分)

(2)翻译。

①高祖言行举止所作所为,刘穆之都都定下(严格的)法度。(大意1分,“举止施为”1分,“下”1分)

②刘穆之既喜欢大宴宾客,从不单独吃饭,每到吃饭时,(哪怕)只有十来个客人,家里依旧按平常(规格)摆宴,这种情况习以为常。(大意1分,“好宾客”1分,“依常下食”1分)


解析:

记忆没有体积,它却既可以让人敞开襟怀去拥抱世界,又可以使人的心眼儿狭隘得芥蒂难容。这句话的正确意思是()。   

A:记忆的作用巨大,无所不包    B:记忆可以让人宽容,也可以让人忌妒    C:记忆的作用无法把握,可大可小    D:记忆提醒人们做事不可太死板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居谏垣,不欲碌碌,事无不言,即日上疏论谏职。

译文:

(2)士元怒,排其户,稹袜而走厅后。

译文:

(10分)(1)(5分)(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

(2)(5分)刘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


解析: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虽 与 子 美 同 时 饮 酒 得 罪 之 人 多 一 时 之 豪 俊 亦 被 收 采 进 献 于 朝 廷 而 子 美 独 不 幸 死 矣 岂 非 其 命 也 悲 夫!

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献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解析:

与“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得”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音,所在皆是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 此三者,吾遗恨也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沛公今欲何至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