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1]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2]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 、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注释】 [1]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2]瀵(fèn)涌:水从源头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1)右俯绝壑,左垂崖

   (2)垂蛮荆而引瓯越

  B.(1)山之盖自此始

   (2)亦谪居之概也

  C.(1)虽夏亭午无暑气

   (2)虽无丝竹管弦之

  D.(1)于林间东南望

   (2)日西山,气息奄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山门东,十许步,得石台 /后人哀之不鉴之

B.然山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C.而作神祠其东,水旱祷焉 /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

D.既皆赋诗纪其胜 /吾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段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4.(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②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2)本文记述了六处胜景,请你依据上文把剩下的几处补全。

最其可观者:石磴、 、西阁、瀑布也。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7 08:18:25 免费下载:《2010-2011学年度辽宁省沈阳二中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考试》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痹[1]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2]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日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叠,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往来,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最其可观者:石磴、 、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年月日记。

【注释】 [1]卑庳(bì):低矮。庳:原作“痺”,误。迫隘(ài):狭窄。[2]瀵(fèn)涌:水从源头喷出。这句是说,看见瀑布由前方岩石洞穴中喷涌而出。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1)右俯绝壑,左垂崖

   (2)垂蛮荆而引瓯越

  B.(1)山之盖自此始

   (2)亦谪居之概也

  C.(1)虽夏亭午无暑气

   (2)虽无丝竹管弦之

  D.(1)于林间东南望

   (2)日西山,气息奄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出山门东,十许步,得石台 /后人哀之不鉴之

B.然山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道所存,师之所存也

C.而作神祠其东,水旱祷焉 /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

D.既皆赋诗纪其胜 /吾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游记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方式,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B.文章第二段以“涧”为中心,贯串着水的描写,详写涧水美的形貌和作者由此而萌生的审美情趣。

C.第三段主要写瀑布凌空而泻,气势磅礴,水珠在阳光照射下,璀璨夺目,五彩缤纷,煞是壮观。

D.本文详略得宜,可观处详写,反之则从略。略写处一笔带过,详写处细描深绘,多层次,多方位地显现百丈山的美姿。

4.(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②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2)本文记述了六处胜景,请你依据上文把剩下的几处补全。

最其可观者:石磴、 、西阁、瀑布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百丈山记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叠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既得小涧,石

本题关键词:山百部,万丈深,百里牌百里清风胶囊,百禾牌山曲片,万丈深茎叶,白三百棒,朱养心牌百孚胶囊,江山牌圣百康蜂宝片,百部—直立百部,百部—蔓生百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