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各3分)
7.秦乃不然,淫虐滋甚,往而不反,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上文划线句子)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9.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略
解析:
无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B:且庸人尚羞之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却匈奴七百余里
文言文翻译。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
译文: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文:
(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逐渐(慢慢)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2)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采分点:“爱”,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3)(您)想开拓疆土,使秦楚等国来朝贡,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落后外族啊(采分点:辟,朝,莅等)
解析:
无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希见上,益疏。
译文:
(2)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译文:
(3)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
译文:
(1)戚姬被宠幸,想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取代原太子。吕后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幸”“希”“疏”各1分,大意对1分,共4分)
(2)太后要封吕氏子弟为王。你们纵然想要迎合她的旨意,违背誓约,(将来)还有什么脸面见高帝于黄泉之下呢?(“王”“阿”各1分,大意对1分,共3分)
(3)(吕后)问萧相国以后谁能代替高帝,这当然是把安定国家当做急事。(“固”“急”各1分,大意对1分,共3分)
解析:
无
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
②毛孔骨节,俱为闻见知识所缚,入理愈深,然其去趣愈远矣。
(1)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面无端容/目无定睛/口喃喃而欲语/足跳跃而不定/人生之至乐/真无逾于此时者/ [4分。每错、漏两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9.(2) ①即使擅长言辞的人也不能一句话说清楚,只有领会于心的人知道它。(得分点:“虽”、“下一语”各1分,句意1分)
②全部身心都被见闻知识所束缚,道理学得越深,而离情趣越远。(被动句1分,“去”1分,句意1分)
解析:
无
用斜线(/)给下面的划线的文言文语句断句(限6处)。
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刘基《说虎》
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棋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断对1处得1分:六处以内,断错不倒扣分:如超过六处,多断一处则倒扣1分)
解析:
无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日:“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
(5分)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为必断处,对2处得1分,3处2分,4处3分,5处4:分,6处5分。错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5分为止。)
解析:
无
一个四棱锥和一个三棱锥恰好可以拼接成一个三棱柱.这个四棱锥的底面为正方形,且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相等,这个三棱锥的底面边长与各侧棱长也都相等.设四棱锥、三棱锥、三棱柱的高分别为
,
,
,则
( )
A:
B:
C:
D:
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时下流行的“待人如己”一样都是充满伦理智慧的“道德黄金律”。 下列说法符合句中观点的是()
A:“道德黄金律”指的是孔子所倡导的最高道德观念 B:“道德黄金律”指的是古今中外思想家所倡导的道德观念 C:“道德黄金律”古今都有 D:“道德黄金律”是充满伦理智慧的最高道德观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还,复过焉,乃将光西至长安。
译文:
(2)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
译文:
(1)回来时,又从那儿经过,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
(2)(汉武帝)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负起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