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刘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
至元十一年,由中书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也,则我为其同僚,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 出为燕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蠹,显公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其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
敏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救,援据今古,雍容不迫。每以时事为忧,或郁而弗伸,则戚形于色,中夜叹息,至泪湿枕席。其为文辞,理备辞明,有《中庵集》二十五卷。延祐五年卒,年七十六。赠光禄大夫,追封齐国公,谥文简。
(选自《元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奇之 奇:认为……奇特
B.敏中杜门称疾 杜:关闭
C.除东平路总管 除:解除
D.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 弭:消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丰于功而不自炫 此后人所弗逮也
B.或郁而弗伸 进必有所匡救

C.时同官王约以言去 赐其金币有加
D.以疾还乡里 其为文辞
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刘敏中“有所匡救”的一组是
①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 ②锦州雨水为灾,辄发廪赈之
③敏中援礼力争之 ④诏公卿集议弭灾之道
⑤敏中平生身不怀币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⑤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敏中少年时曾因出语不凡,被其父亲刘景石认为是奇异之人;乡里的先生杜仁杰也因为喜爱敏中的文章,多次称赞他。
B.刘敏中担任御史台都事的时候,权臣桑哥把持朝政,敏中弹劾其作奸犯科,皇帝不
予受理,敏中气愤地辞职还乡。
C.刘敏中担任集贤学士的时候,给皇帝上疏,陈述了十件大事,建议皇帝整顿朝廷纲
纪,减省繁杂政务等等。
D.刘敏中常常为国家的事情而担忧,有时郁闷得不到宣泄,就面露忧愁,到了夜里还
不断叹息,甚至梦中泪湿枕席。
5.把下面相关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把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也,则我为其同僚,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
(2)把下面文段中加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亲令尹子兰。
(司马迁《屈原列传》
③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苏洵《六国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