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分别写出下列划横线的词语的词性。(4分)

⑴但是另外①一件事,属于自己②不关祖父③,④使翠翠沉默⑤了一个晚上。

⑵白蚁有一个方面①为奇特:群体变②时,其智慧似乎③也随之增加。

(1)①连词 ②代词 ③助词 ④连词 ⑤动词 

(2)①副词 ②形容词 ③副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词性,可根据每个词语所处的位置和所充当的成分来判断。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3.翻译句子(4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分)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分)

①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②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句的关键点是“不谏”和“可追”;第二句的关键点是“其…邪”的句式和语气。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对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 ③将有事于西畴 ④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翱翔蓬蒿之间 ⑦而莫之夭阏者 ⑧而刘夙婴疾病

A:①⑦/②③⑤⑥/④⑧ B:①⑦/②③⑤/④⑧/⑥ C:①⑦/②③⑤/④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2.对下列句子词类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眄庭柯以颜 ②或孤舟 ③贾谊于长沙 ④宾主尽东南之击三千里 ⑥园涉以成趣 ⑦亲戚之情话 ⑧而后乃今将图

A: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B:①③⑦/②/④/⑤⑥⑧ C:①③/②/④/⑤⑥⑧/⑦ D:①③⑦/②⑧/④/⑤⑥

1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曲线的部分断句(5分,提示共10处,用斜线(/)断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山木》

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①。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②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且③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断句题目在断句时一定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能段破句子的意思。所以,一定要在结合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以及这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断句,尤其是要抓住关键词(介词、语气助词、连词等等)。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越过别国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

(2)之所以派__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解析】

试题分析:重点关注“出入”为偏义复合词,“非常”为古今异义。“鄙远”为意动用法。“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方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其出入也远矣,犹从师而问焉 B: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孰能讥之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积土成山,风雨兴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10.句式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

A: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B:夫晋,何厌之有? 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C:吾属今为之虏矣!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9.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 )

A:且庸人尚之,况于将相乎? 太上不先,其次不辱身 B: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C:卒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之 故述往事,来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