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析两个小句子的句间的关系,选出关系不相同的项( )
A:好读书,不求甚解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C: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D: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段中加横线的部分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①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孟子·滕文公下》)
【注】①螬:cáo,蛀虫。
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表时间的词“三日”前需断句;名词做主语的“耳”“目”“井”;文言虚词“矣”常用于句尾。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译文:匡章说:“陈仲子难道不是真正的廉洁之士吗?居住在於陵,三天没吃东西,(饿得)耳朵失去听觉,眼睛失去视觉。井台上有个李子,已被金龟子吃掉大半个了,他爬过去,拿起来吃,咽了三口,耳朵才听得见声音,眼睛才看得见东西。”
13.请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易 曰 积 善 之 家 必 有 馀 庆 昔 颜 氏 将 以 女 妻 叔 梁 纥1而 历 叙 其 祖 宗 积 德 之 长 逆 知 其 子 孙 必 有 兴 者 孔 子 称 舜 之 大 孝,曰:“宗庙 飨 之,子 孙 保 之”,皆 至 论 也。
——《了凡四训·积善之方》
注: 叔梁纥,人名,孔子之父。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
【解析】
试题分析: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1.找文言虚词如如“其、尔、若、夫、且夫、盖、然则、是故、然而、犹且、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之、也、矣、欤、焉、哉、乎”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2.察对话:如 “曰”“云”等;3.据修辞:如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等;4.辨句式:如固定结构 “…者,…也”;5.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6.借助名词、代词的位置。名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找名词做主语的,如人名、称谓、地名等。7.表时间的词语等等。8.一些经常放在句首的如 “必、皆”等。9.断文句通过找谓宾。本题需注意标志性的文言实虚词,例如“曰”“昔”“而”“者”;人名做主语的“孔子”等。
考点:能为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参考译文:
易经上说:积善的家庭,一定会有很多福份喜庆的事。例如,从前姓严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叔梁纥;就将他家所作的事情,一件一件都提出来;预知孔家的子孙,将来必定会大发。孔子称赞舜的孝顺,说:像舜这样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并且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可以保住他的福德。这都是非常确实的说法啊!
8.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B: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常以身翼蔽沛公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②不阙秦,焉取之 B:①吾其还也 ②君知其难也 C: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①吾属皆且为之虏矣 ②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或取诸怀抱。
A: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告诸往而知来者。
3.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且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1.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2分)(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17.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3分)
是 故 明 君 制 民 之 产 必 使 仰 足 以 事 父 母 俯 足 以 畜 妻 子 乐 岁 终身 饱 凶 年 免 于 死 亡 然 后 驱 而 之 善 故 民 之 从 之 也 轻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本句大意为: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课内翻译(6分)
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②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①文雅的姑娘好美丽,在城墙的角落等候我。(姝、俟、于城隅,各1分)②(除非)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大雪,天和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雨、乃、绝,各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姝”是美丽之意;“俟”是等候之意;“于城隅”,在城墙角落,介词结构后置,翻译时应提到“俟”之前。第(2)句中的“雨”活用作动词,“下”之意;“乃”作副词,相当于“才”;“绝”即“断绝(关系)”。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