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小青在河边散步,突然发现有一人掉进河里,他应该()。

A:立即跳进河里救人 B:马上喊叫大人过来救人 C:马上叫同学小东一起跳下去救人

学生李某从小父母离异,跟着年老多病的祖父生活,祖父对他管教不严,他经常和社会上的一些待业青年混在一起,打架斗殴。父亲偶尔回家,对他不是打就是骂。在学校,他破坏课堂纪律,拖欠作业,完不成学习任务,还欺负小同学。全班同学都看不起他,疏远他,但他喜欢运动,是班级篮球队的主力队员。
简析李某不良品德行为形成的原因。

看完电影回家后, __________。

A:他问我是谁跟一起去看的 B:他问我是跟谁一起去看的 C:他问我是一起去看的跟谁 D:他问跟谁我是一起去看的

初二学生小明为人热情、豪爽、大度,有了困难,向他求助,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你。他不光在班里人缘好,在社会上也有不少“朋友”,他们经常叫着他一起去网吧,有时还去歌厅。小明也学着他们,染了红头发,并沾染了一些坏习惯。为了追求享受,他跟着几个“朋友”拦路抢劫,结果触犯了我国刑法。小明和他的“哥们儿”被一起送进了少年犯管教所。

你从小明身上能感悟到什么?

①要获得友谊就要主动热情,关心帮助他人,要心胸宽阔,理解体谅他人。

②交友要有所选择,要慎交朋友,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③损友是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的朋友。

④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

⑤要提高自己明辨是非、自我控制的能力。

⑥要区分真正的友谊与“江湖义气”或“哥们儿义气”,避免走向违法犯罪。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 译:我们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以作为读书人的表率的人,替他声张正义,募集钱财来送他启程。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C: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译:在这时趁着他厉声呵骂的时候,就一起喊叫着追赶他。 D: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译: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那人;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黄昏里的男孩

余华

这天下午,秋天的阳光照耀着这个男孩,他的双手被反绑到了身后,绳子从他的脖子上勒过去,使他没法低下头去,他只能仰着头看着前面的路,他的身旁是他渴望中的水果,可是他现在就是低头望一眼都不可能了,因为他的脖子被勒住了。只要有人过来,就是顺路走过,孙福都要他喊叫:

“我是小偷。”

孙福坐在水果摊位的后面,坐在一把有靠背的小椅子里,心满意足地看着这个男孩。他不再为自己失去一只苹果而恼怒了,他开始满意自己了,因为他抓住了这个偷他苹果的男孩,也惩罚了这个男孩,而且惩罚还在进行中。他让他喊叫,只要有人走过来,他就让他高声喊叫,正是有了这个男孩的喊叫,他发现水果摊前变得行人不绝了。

很多人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喊叫中的男孩,这个被捆绑起来的男孩在喊叫“我是小偷”时如此卖力,他们感到好奇。于是孙福就告诉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告诉他们,他偷了他的苹果,他又如何抓住了他。如何惩罚了他,最后孙福对他们说:

“我也是为他好。”

孙福这样解释自己的话:“我这是要让他知道,以后再不能偷东西。”

说到这里,孙福响亮地问男孩:“你以后还偷不偷?”

男孩使劲地摇起了头,由于他的脖子被勒住了,他摇头的幅度很小,速度却很快。

“你们都看到了吧?”孙福得意地对他们说。

这一天的下午,男孩不停地喊叫着,他的嘴唇在阳光里干裂了,他的嗓音也沙哑了。到了黄昏的时候,男孩已经喊叫不出声音了,只有咝咝的摩擦似的声音,可是他仍然在喊叫着:

“我是小偷。”

走过的人已经听不清他在喊些什么了,孙福就告诉他们:

“他是在喊‘我是小偷’。”

然后,孙福给他解开了绳子。这时候天就要黑了,孙福将所有的水果搬上板车,收拾完以后,给他解开了绳子。孙福将绳子收起来放到了板车上时,听到后面“扑通”一声,他转过身去,看到男孩倒在了地上,他就对男孩说:

“我看你以后还敢不敢偷东西?”

说着,孙福骑上了板车,沿着宽阔的道路向前骑去了。男孩躺在地上。他饥渴交加,精疲力竭,当孙福给他解开绳子后,他立刻倒在了地上。孙福走后,男孩继续躺在地上,①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男孩一动不动地躺了一会以后,慢慢地爬了起来,又靠着一棵树站了一会,然后他走上了那条道路,向西而去。

男孩向西而去,他瘦小的身体走在黄昏里,一步一步地微微摇晃着走出了这个小镇。有几个人看到了他的走去,他们知道这个男孩就是在下午被孙福抓住的小偷,但是②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他们都注意到了男孩的右手,那中间的手指已经翻了过来,和手背靠在了一起,他们看着他走进了远处的黄昏,然后消失在黄昏里。

1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内容。(4分)

1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他的眼睛微微张开着,仿佛在看着前面的道路,又仿佛是什么都没有看。

(2)他们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知道他来自何处,当然更不会知道他会走向何处。

14.请简要概括孙福的形象特点。(4分)

15.有评论者认为这篇小说笔调冷峻,试从作品内容和叙事的角度作简要分析。(6分)

12.【答案】小男孩偷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遭到摊主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过路和围观者无人劝阻,小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后消失在黄昏里。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小说的开端是小男孩偷拿了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被抓获;发展是遭到摊主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高潮是小男孩摔倒在路上;结局是小男孩离开。【解题思路】先确定好小说的主人公,在依据小说情节发展的规律来理清小说情节。

13.(1)【答案】男孩被折磨得精疲力竭,看不清前面的路,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之路在哪里(暗示这次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注意本句中“路”的象征意义,既是开不到前面的路,强调男孩被折磨得很严重;另一层意思是这样身心都受到严重伤害的人将无法找自己的人生之路。

(2)【答案】连用三个“不知道”写出路过和围观的人对男孩的遭遇袖手旁观,漠不关心,表现了人性的自私冷漠。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结合小说的情节,小男孩被折磨的如此悲惨,人们却不去关心他,教育他,反而任由其离开,这反映出人们的冷漠。

14.【答案】①毫无怜悯和同情心。②心理扭曲残忍,恃强凌弱,以折磨人为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特征。孙福野蛮的肉体和精神折磨,表明毫无怜悯和同情心;向别人炫耀自己的所作所为,表现出他心理的扭曲 。

15.【答案】内容:选取令人感到残忍的事件,揭示人性的丑陋和阴暗。叙事:通过重复的描述呈现血淋林的场面,令人不寒而粟;用不动声色的文字隐藏叙述者的情感态度,带给读者冰冷的悲剧感和冷静的反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以及鉴赏评价和探究作品的能力,从考查综合能力方面设题。小说重在表现自己对人性、社会的思考,用悲剧的手段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