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 C: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D:冀君实或见恕:希望或许得到你的原谅。 E: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F:食以草具:拿粗糙的饭菜给他吃。 G: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 H:岂尝有所恨乎:难道曾经有什么怨恨的事吗

下列语句中,含有被动用法的是

A: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B: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程不识……为人廉,谨人文法。

下列句子中,含有被动句式的是()。

A:冀君实或见恕也。 B: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致天下怨谤也。

下列各句中,“见”不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彗星见于东方

3.选出“见”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相见常日稀 黄泉下相见 B:君既若见录 府吏见丁宁 C:渐见愁煎迫 时穷节乃见 D:信而见疑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旦余将济乎江湘 ②何况供百人乎 B: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C: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②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D:①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 例句: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或未易量

A:人或易之,人或损之 B:冀君实或见恕也 C: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D: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项伯即入见沛公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B: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D:见笑大方 冀君实或见恕也

阅读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答司马谏议书【注】

王安石

①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④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注】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字君实),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冀君实或见恕也 冀:希望

B.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 恤:体恤

C.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特:只是

D.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区区:愚笨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故今具道所以 B.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 D. 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必得以约契以报太子

翻译下列句子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2)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小题】

 D    

【小题】

 D

【小题】

(1)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2)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解析:

【小题】

  衷心 

【小题】

 来,表目的。A项表原因,表凭借;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用在定语后置句,“的”;C项表转折“却”,表承接“那么”)

【小题】

【参考译文】 1

安石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认为,我和您往来相好的时间很长了,但商讨政事却常常合不来,这是因为我们所采取的政治主张不同的缘故。如果硬要辨解,恐怕最后也未必能听得进去,所以过去只是简单地给您回封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辨白。但又再三想到您很看重我,在书信往来中,我不应草率,所以现在向您详细说明推行新法的原因,希望也许能得到您的谅解。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其在于名和实的关系问题。名实弄明白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现在您来信指教,认为我越权、惹事、搜刮钱财、拒绝批评,因此遭到天下人的怨恨和诽谤。我却认为受皇上的委托,研究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加以商讨修订,然后交给专职的官吏去执行,不能叫作越权;推行先王实行过的政事,兴利除弊,不能叫作惹事;为国家理财,不能叫作搜刮钱财;驳斥邪说,责问坏人,不能叫作拒绝批评。至于有很多怨恨和诽谤,那我本来早就料到会这样的。

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已经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大多数以不忧虑国家大事、随波逐流、讨好众人为上。皇帝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而我不考虑反对派的多少,要出力帮助皇帝对抗这些人,那么大家怎么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老百姓都怨恨,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而已。盘庚并不因为有人埋怨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因为他是考虑了是否合理才行动的,认为做得对因而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如果您责备我任职很久而没有能帮助皇帝大有作为,以造福于人民。那么,我承认自己的罪过;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情都不做,墨守成规而已,那我就不敢领教了。

没有机会见面,我不胜衷心仰慕之至。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