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B: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蘅而斗诸侯。 在那个时候,有商鞅辅佐秦孝公,在国内建立法律制度,致力于耕种纺织,修造防守进攻的武器,对外实行连衡策略,来使诸侯各国相斗。 D: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到刘邦那儿。
请将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语句翻译在答卷对应的横线上。(共四句,每句3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白衣戴白帽来送别荆轲。
(2)晋国已经向东边把郑国作为了边界,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将从哪里取得土地?
(3)这样,那么将军的大仇得报,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可以消除了.将军是否愿意呢?
(4)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到沛公的军营,偷偷地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他。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定语后置,活用;封\肆\阙\焉;然则\见陵\有意;夜\之\状语后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C:君之所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秦王还柱而走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B: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
A: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C:皆以美于徐公 D:王语暴以好乐
与“窃窃私语”的“私”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乃私见张良 C: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丹不忍以己之私
8.下面句子按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夫晋,何厌之有 ③欲呼张良与俱去 ④以其无礼于晋 ⑤毋从俱死也 ⑥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⑦是寡人之过也 ⑧沛公安在 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⑩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③⑤/②④⑧/⑥⑦/⑨⑩ B:①⑨/②⑧/③⑤/④⑥/⑦⑩ C:①/②⑧/④⑥/⑦⑨⑩/③⑤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⑨/⑧⑩
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1、况且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这两座城池,早上渡河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2、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赶到沛公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着沛公一起死。”
解析:
略
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B: 以其无理于晋 C: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 嘉为先言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