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下列选项中的“以”与这句话中的“以”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A: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C: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D: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布衣之怒( ) (2)以头抢地耳( )
(3)长跪而谢之曰( )(4)寡人谕矣(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尝趋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先生坐 满坐寂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答:
1.⑴ 平民 ⑵撞 ⑶道歉 ⑷明白,懂得
2. A
3.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意对即可)
4.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11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 以头抢地耳( ) ⑵ 皆布衣之士也( ) ⑶ 长跪而谢之曰( )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秦王怫然怒 吴广以为然 B.﹒以头抢地耳 徒以有先生也
C.天子之怒 皆布衣之士也D.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8.唐雎以“士之怒”回应秦王的“天子之怒”,这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2分)
15.(3分)⑴撞 ⑵平民 ⑶道歉
16.(2分)D
17.(4分)
①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②那韩国、魏国灭亡,但是安陵凭着五十里的地方保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您啊。
18.(2分)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精神。
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1、本文选自西汉末年刘向编纂的 体史书 (书名)。(2分)
1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13、秦王对唐雎的态度发生了从“ ”到“ ”的转变,由此可以看出秦王是个 的人。(2分)
11、编年体;《战国策》;
12、老百姓发怒,也不过是脱了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13、 “怫然怒”,“色挠”;色厉内荏(答“外强中干”亦可)
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1.请选出对文中加点词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怫然:盛怒盼掸子B.尝:曾经
C.休:不吉祥D.是:这样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3.唐雌与秦王的对话,表现了唐雎怎样的性格?
1.C
2.平民发怒,不过是摘了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大意对即可。
3.沉着、睿智、不畏强暴。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布衣之怒 ⑵以头抢地耳 ⑶长跪而谢之曰 ⑷寡人谕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臣未尝闻也 尝趋百里外 B.休祲降于天 行者休于树
C.天下缟素 吴广素爱人 D.先生坐 满坐寂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结合句子的内容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⑴ 平民⑵撞 ⑶道歉 ⑷明白,懂得
2. A
3.韩国、魏国灭亡了,但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增强语气,表现秦王对“布衣之怒”的鄙视。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平民的发怒,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拿脑袋撞地罢了。
(2)韩和魏(这样的大国)已经灭亡了,而安陵君只凭着五十里的地还存在着(没有灭亡),这个只是因为有了先生你啊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3)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把安陵君作为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发怒,也只不过是脱掉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3)那韩国、魏国灭亡了,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4)秦王变了脸色,直身长跪向唐雎道歉。
与“徒劳无功”的“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