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xiǔ污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其渐之,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答: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土,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答:   

⑴ 若把它浸在臭水里, 那么 君子就不愿意接近它,平民就不愿意戴它,它的本质并不是不美丽,而是把它浸在臭水里才这样的。 ⑵所以君子居住一定选择乡土,外出一定结交贤士,这是用来防止邪僻而接近正直的方法。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安有人臣而戏其君乎?

答:   

⑵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答:

11.师旷关于人生少年、壮年、老年学习意义的论述,用荀子《劝学》中的原话说就是   

这则短文启示人们:

10.⑴哪里有做臣下的跟他的国君开玩笑的呢? ⑵老年时爱学习,就像点燃蜡烛的光亮。在烛光下行走,跟在__中行走,哪一种好呢?

11.学不可以已;人因该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候都应学习,即终身学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6~9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下列成语中“备”的意义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中的“备”同的一项是()

A.求全责备 B.有备无患

C.德才兼备 D.攻其不备

7.说说下列句子主要的修辞手法。

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  

⑵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  

8.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这段文字的特点,请找出本段文字的议论中心( )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有置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文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翻译时可辅以意译。)  

⑴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翻译:   

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翻译:   

⑶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翻译:   

6.C(例句中的“备”是具备的意思。A.完备;B.准备;D.防备。)

7.⑴排比 ⑵对偶 ⑶对比

8.B

9.⑴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⑵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河。 ⑶(却能)向上吃地上的泥土,向下饮地下的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而望矣  

阅读下列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译:

②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译:

14.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15.这一段的论点是:

13.①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  ②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14.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   

15.故君子结于一也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何陋之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按照“之”字的意义的用法,选出全是代词的一项 ①青,取之于蓝 ②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③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⑤冰,水为之 ⑥君将哀而生之乎 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⑧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A:②③⑤ B:①⑤⑥ C:③⑦⑧ D:④⑤⑧

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